跳到主要內容

小子劏房苦讀 加婦感動千里捐款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06日 21:35
2014年01月06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廠商會中學兩名基層學生生活縱飽受考驗,仍努力考入大學,打動一名年少時沒機會讀書、移民加國後刻苦白手興家的港人婆婆,千里捐10萬港元資助他們讀大學。該筆獎學金或可讓兩名青年不必再做兼職幫補家計,但兩個小伙子很知足,只求領取部分獎學金,「希望有剩可以幫助師弟妹」。


林道憂小時「家嘈屋閉」,連安樂睡一覺也感到奢侈,他卻樂觀抗逆,在劏房中「刨」哲學書尋覓人生意義,結果去年文憑試考獲5*54433。同班同學李文峰亦在劏房中發憤讀書,回報辛勞養家的父親,考獲554432。


閱報見苦况 盼資助上大學

去年文憑試放榜後,本報報道兩小子逆境自強的故事,身處加拿大的港人關太,閱讀過多倫多《明報》後,決定資助二人讀大學。


港人移民 小學未畢業

「我沒學識,走的路比人辛苦,希望幫助有志讀書的年輕人。」年屆70歲的關太接受訪問時憶述,自己出身香港的小康之家,但父親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她讀小學四年級後,就得輟學幫父親打理生意。


她長大後嫁了個窮丈夫,1976年移民加國,因照顧3個子女不能外出工作,但記得父親的訓勉:「機會永遠在你面前,要把握那一秒,若錯失就是失敗,但不要緊,等第二次機會。」她於是想方設法掙錢,「打電話找經紀、四處睇屋,見到超值屋就落訂,之後放售,賺一兩千(加幣)」,當時其夫打工,月薪僅300多元加幣。


炒樓賺錢 一腳踢做快餐店

關太回港探親時見本港餐廳用瓷餐具,遂運往加國轉售,「冰天雪地帶住孩子去酒樓,說服他們不要再用缸瓦(餐具)」。


後來她承接經營一間快餐店,年輕侍應愛「甩底」不上班,她就常在廚房、樓面「一腳踢」。一年多後總算儲夠錢買屋,上居下舖製作麵條出售,經年累月耕耘後,其麵廠已相當具規模。


允8%營業額行善 曾助港家庭

關太歷盡艱辛向上爬之際,也許下承諾,把8%營業額用來做善事;多年來她除幫助加國人外,亦曾向本港一個坎坷家庭提供10年生活津貼。


關太說,助人是因為自己也經歷過無助時刻,不求回報與出名,只要求今次受助的兩名小伙子,每年花20日做義工。她又交託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全權分配獎學金。


受助生沒取全額:留給師弟妹

麥校長稱,林道憂已獲另一個獎學金資助其大學學費,李文峰亦會申請學生資助辦事處的助學金,故暫只需以關太的獎學金補貼二人的生活費,若有餘錢或撥給其他學生。


兩名小伙子不求生活富庶,能讀大學已很滿足。現就讀城大工程學的文峰,準備學寫應用程式;就讀嶺大文學士的阿憂,則陶醉在他的哲學世界中,「我讀兩科哲學科,考試都拿A」,他愛看書、愛找教授談人生意義,憧憬着畢業後留在大學做研究。


明報記者 蔡瑤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