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呂大樂﹕梁振英政府區域視野貧乏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10日 06:35
2014年01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梁振英領導班子施政的一項特色,是沒有什麼想像力。美其名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但這也可以理解為缺乏洞察力,疏於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以至想出來的主意,缺乏一種全局的觀念。


舉一個例:近期談到粵港合作,參與南沙開發,他們的着眼點是香港境內可供發展的土地不足,需要尋找新的空間。而由於兩地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於是考慮在高鐵沿線為發展重點,以交通安排來解決地理上的距離的問題。只要以上兩點同步發展,再加上香港管理模式的應用,新的空間拓展便水到渠成。這是良好的主觀願望,但其思考模式卻是出奇的以香港為尊,處處流露出未有認真想過如何促進粵港合作,互惠互利。這種以單一方面的利益出發的發展構思,因沒有充分考慮區域的有機結合,很難會有所作為。


純將南沙看為土地新來源

太以香港為中心

香港參與南沙開發,其出發點不應是尋找一個解決香港的問題的方案,而是認真的看看於區域層次上那處地方的發展條件,然後再考慮香港的角色,從中找到推動發展的可能性。單純將南沙看為土地供應的新來源,然後物盡其用,這未免太過以香港為中心了。更重要的是,今時今日,思考地方發展,不能再只從基建、設立開發區之類的硬件入手。以前以天然資源、交通路線、勞動力供應來考慮問題,皆因議程是關於開採資源、發展貿易、推動工業。今天,談粵港合作與發展,應該是完全另一種議題,必須先想到人才的問題,由人才的供應來吸引新興產業的進來和驅動經濟、社會發展。如果南沙不是港產問題的「堆填區」,而是真真正正的一處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空間的話,有關的問題便要想得更深、更遠了。


粵港合作 須先想到人才問題

這也就是說,香港參與南沙開發,是以後者的定位、條件為核心。而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便不是有無香港人會搬到南沙居住,或交通設施的改善能否吸引更多港人到南沙安居,而是哪些港人最有可能選擇移居到該處?從互恵互利和廣東發展的立場來看,南沙要成功開發,便不是任何一類港人有興趣移居,它都要照單全收的。南沙不應只是一個香港境外的港式新市鎮。它的主要功能也不在於給予香港充分利用,滿足它的社會需要。如果只是這樣,南沙發展打從開始便會注定失敗,而香港對它的影響,恐怕將會是消極多於積極。


要將南沙在短時間內打造為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新的一翼,那必須吸引有關的人才到當地居住、生活。但問題是對目前在香港最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家和僱員來說,南沙有何過人的吸引之處,值得他們捨棄香港呢?論生活質素(例如空氣污染程度),目前內地大部分城市都只會叫人擔心多於嚮往;論基本生活條件(例如食物安全),同樣是負面因素不少;論生活方式(由文化生活到公餘娛樂),它也很難跟香港、廣州等地比較。它的一項優點可能在於房價較低,生活水平較低。但這並不是對專業、行政人員的吸引力。綜合以上各點,我們實在難以想像南沙可以在區域內成為吸引人才的一處聚寶地。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謂香港參與南沙開發,其方向便很有問題了。


當然,若只從香港一方的利益來考慮,南沙能否起飛,大可少理。有新的土地便自然有助於解決房屋問題。只要交通時間、收費合乎市民的期望,自可將南沙變為一個港人不在當地工作,而只在該處居住的社區,即另一個新市鎮。我想強調的是,這樣的發展念頭不是真正的區域發展,也不見得是互惠互利。


香港企業家和僱員

南沙有何過人吸引之處?

弔詭的是,這樣的內交手法不一定會因為利益計算太過明顯而不受歡迎。中央的政治考慮往往可以逆地方發展邏輯而行,點石成金。而對內地地方政府而言,他們也不一定看得很長遠,既然粵港合作是新方向,亦不妨以完成任務來換取其他方面的中央照顧。要將香港參與南沙開發變為事實,有很多可能性。問題是:我們最終想見到怎樣的成果。


我說梁振英班子構思新政時缺乏想像力,其實是一番好意——起碼動機不壞,而是未有想到當代的地方發展,已由基建、資源、勞動力驅動,轉為由人才帶動了。解決不了誰有興趣搬家的問題,地方發展便難以搞出什麼新意思來。但他們沒有想到這類問題,卻多少反映出其思維只看香港(或說手上的問題),少看整個區域的發展。要勸告梁振英政府多考慮國家、地區的需要和利益,這聽起來好像有點古怪,但其區域視野之貧乏,的確叫人失望。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新力量網絡主席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