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華南觀察﹕粵治污 不能自掃門前雪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13日 06:35
2014年01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臨近冬春交替,霧霾再次來襲,廣東情况雖不如北方慘烈,但也不容樂觀。環保部與各省市簽訂改善空氣協定,廣東省的任務是5年內PM2.5降低15%,較北方省份的25%為低,但這種「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做法,是否能夠奏效,值得懷疑。


分區治理較分省可行

空氣質素控制之所以是一個大難題,不把任務落實到一個小單位,誰也不會認真對待,但落實到一個小單位,就會自掃門前雪,而每個單位的任務量不一樣,就更難收效。比如廣東的任務是減低15%,但周邊各個省都沒有具體指標,污染空氣照樣飄過來。


中央肯定知道這個方法的利弊,所以對於京津冀地區,中央財政投入50個億用於治理,這是由於北方的問題比較嚴重,而且首都形象更重要,其他如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沒有這個財政安排。撥款治理區域問題,應該是較為有效的做法,因為要把北京的發電供暖設施遷到別的省份,就要拿出經費來補貼這些工廠和接收的省份,沒有中央的協調是做不成的。


北京過去依靠中央用行政措施限制周邊省份經濟發展,比如河北鄰近地區不能搞工業,導致這些地區怨聲載道。近年開始用資金補償方法,但鄰近地區獅子開大口,北京也吃不消,所以必須中央來協調。


難阻鄰省污染物飄廣東

廣東近年治理空氣也花了大力氣,廣州市巴士和的士改用天然氣,坐言起行,但一些落後產能以及污染大的行業,比如水泥、化工,臨近省份由於減排任務較低,卻是倒履歡迎,最後還是要廣東來埋單。


雖然中央沒有專項資金給珠三角,但廣東省應該更加積極,否則花了錢搞減排,最後還是會達不到效果的。


阮紀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