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府本月中再推新招壓抑樓市炒風,其中一項「辣招」,就是禁止一手樓花進行「摩貨」交易(確認人成交、即未正式簽署買賣合約前已轉售單位),但中原地產報告指出,有紀錄以來的私人住宅新盤首個確認人轉售,其實只佔過去16年來一手物業成交的2.9%,比例屬微不足道,相信政府新招無助壓抑樓市的投機炒賣活動。
中原估計,一些毋須申請預售樓花紙、價錢又不算太貴的新盤,將成短炒客進行「摩貨」成交的新目標。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摩貨」成交最暢旺的年代是1993年,但港府於1994年曾禁止樓花二手轉讓,結果令炒家轉戰至二手現樓物業市場,促成1996、1997年樓市飈升。
炒家可轉攻舊契重建新盤
今年首7個月,新盤首個確認人出售有433宗;較去年同期的414宗,只增加19宗,黃指反映樓花炒賣未有明顯增加。隨着政府禁止樓花「摩貨」轉售,相信今年全年的數字會低於去年的804宗;事實上,相關數字自2008年(934宗)起已開始回落。此外,今年新盤定價進取,一般較市價高出兩、三成,縱然不受禁售限制,買家亦難以在短期內出售獲利(見圖)。
黃表示:「現時的確認人成交通常只會『摩一轉』,『摩上摩』的個案絕對不多。」他續稱,自1994年以來,私人住宅新盤首個確認人轉售,其實僅佔整體一手市場的2.9%;因此,政府出招禁樓花盤進行「摩貨」成交,對壓抑炒風功效不大。
黃估計,一些屬舊契重建、毋須申請預售樓花紙的新盤,如果開價不是太進取的話,將會吸引短炒客的目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