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吳遠富﹕中國應主導建立緬北新秩序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8日 06:35
2015年04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緬甸政府軍與北部各民族自治武裝之間的戰爭持續了60多年,於今非但未見消停迹象,反而愈演愈烈。近期持續進行的政府軍與果敢同盟軍之間的對抗,不僅造成了嚴重的人道災難,使大量難民湧入中國境內;更為嚴重的是,緬軍竟然隨意槍殺無辜的果敢平民,燒毁和掠奪平民財物,完全是一副外族侵略者的形象。


調整「不干涉內政」策略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對緬甸內戰一直採取「不干涉內政」的態度,甚至在緬軍炮彈多次落入中國領土,戰機多次飛入中國領空都低調反應,直到中國邊民慘遭緬軍炮擊5死8傷之後,才對緬方發出外交抗議,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戒備。筆者認為,中國政府對緬北戰亂長期抱持冷眼旁觀的態度是錯誤的,應盡快做戰略調整!


緬政府長期壓迫少數民族

作為現代國家的緬甸起源於1948年1月4日成立的緬甸聯邦。緬甸聯邦的憲法基礎是1947年2月12日由緬、撣、克欽、欽族等幾個互不隸屬的民族地區代表協商簽訂的《彬龍協議》。協議規定「各少數民族地區在國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並且各個少數民族地區人民享有民主國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項權利和特權」。但緬族在掌握國家統治權之後卻不遵守《彬龍協議》,強行推行大緬族主義,欺壓少數民族。緬族軍人集團更於1962年發動軍事政變,軍政府長期實行高壓統治,對少數民族實行歧視政策,拒絕給予少數民族人民公民身分和公民權利。這種嚴重侵犯人權的反文明和野蠻的國家治理,理所當然地受到包括克欽、佤、果敢等民族人民的強烈反抗,戰亂因此綿延不息。


歷史和現實都非常清楚地告訴世人,正是緬族統治集團撕毁憲法協議、推翻聯邦體制、搞大緬族獨裁、實行民族歧視,才導致各民族地區為求自保而擁兵自重。緬族統治集團無信、不公、不仁、不義是導致緬北長期戰亂的根源所在。在經歷長期戰亂之後,仇恨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緬北各少數民族早已喪失對緬族統治集團的信任,緬甸再難回到由緬族主導的聯邦體制之中,緬北各民族自治體正在謀求擺脫緬族野蠻統治,建立新的政治聯合體。


緬北與中國有着親人一樣的聯繫。直至不久之前,緬北就是中國「滇西」,那裏的原住民與我們同宗同源,都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我們的「胞波」(緬甸語:兄弟)。更不用說果敢人實際就是漢族人。筆者在此不敢妄評中國滇西變成緬北的那段歷史是非,或許是迫於當時情勢不得已而為。但無論如何,當中國政府將滇西讓與緬國時,一個默示的條件天經地義地同時轉移到了緬國一方:緬國必須善待滇西人民,任何歧視待遇都是不可接受的!當緬族不遵守這個默示契約時,中國政府有權利也有責任出手干預,乃至收回讓予之地!


中國對「胞波」有歷史責任

政治上,緬甸雖然表面上實現了民主化轉型,但大緬族政治壟斷格局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2008年憲法規定軍方須佔議會25%席位就是明證。在這種政治背景下,若沒有外力干預,緬北與緬族之間的戰爭還會無限期地持續下去。


從地緣政治經濟關係來說,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是中國國家利益所在。維護緬北和平與安寧是中國政府的權利,也是中國政府應承擔的沉重的歷史責任。緬北不完全屬於緬甸內政,「不干涉內政」不適合於緬北!


為了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為了履行對滇西人民的歷史責任,中國政府再不能袖手旁觀,應當主動出手,整合緬北各民族自治體,建立緬北新秩序。當務之急,應幫助果敢同盟軍將緬族侵略者趕出果敢地區,恢復2009年8.8事件之前果敢地區的治理秩序。


作者簡介﹕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