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科學家發現一種兼具不同類型恐龍特點的新品種恐龍,牠是罕有草食性的暴龍近親,出現年代卻比後者等肉食性種類早得多,科學家形容這是一塊「會在考古學界掀起爭辯的進化論拼圖」。
這種學名定為「Chilesaurus diegosuarezi」的新品種恐龍名字來自發現國和發現者:2004年,7歲男孩迭戈(Diego Suárez)與地質學家父母探索智利安第斯山脈時首次發現骸骨,此後當地再有十數具Chilesaurus骸骨出土。大部分骸骨都只有火雞般大小,但一些無法拼合的骨頭顯示,Chilesaurus至少可生長至3米長。
兼具多個恐龍品種特點
阿根廷自然歷史博物館專家諾瓦斯(Fernando Novas)自言最初相信骸骨源自3種不同的恐龍,但拼合到後來才意識到他們屬於單一恐龍品種,他形容Chilesaurus屬於「歷來找到的最古怪恐龍之一」,像劍龍等鳥臀目恐龍般有喙,又像暴龍等獸腳亞目恐龍般有巨大的四趾後腿,其頭顱比例上較小,兼具鋸葉般的牙齒,證明牠是草食性動物。
研究團隊相信Chilesaurus屬獸腳亞目,活於約1.45億年前的侏儸紀晚期,遠早於暴龍在約6500萬年前白堊紀時統治地球的年代,反映恐龍的草食習慣比之前估計的早得多。
這種學名定為「Chilesaurus diegosuarezi」的新品種恐龍名字來自發現國和發現者:2004年,7歲男孩迭戈(Diego Suárez)與地質學家父母探索智利安第斯山脈時首次發現骸骨,此後當地再有十數具Chilesaurus骸骨出土。大部分骸骨都只有火雞般大小,但一些無法拼合的骨頭顯示,Chilesaurus至少可生長至3米長。
兼具多個恐龍品種特點
阿根廷自然歷史博物館專家諾瓦斯(Fernando Novas)自言最初相信骸骨源自3種不同的恐龍,但拼合到後來才意識到他們屬於單一恐龍品種,他形容Chilesaurus屬於「歷來找到的最古怪恐龍之一」,像劍龍等鳥臀目恐龍般有喙,又像暴龍等獸腳亞目恐龍般有巨大的四趾後腿,其頭顱比例上較小,兼具鋸葉般的牙齒,證明牠是草食性動物。
研究團隊相信Chilesaurus屬獸腳亞目,活於約1.45億年前的侏儸紀晚期,遠早於暴龍在約6500萬年前白堊紀時統治地球的年代,反映恐龍的草食習慣比之前估計的早得多。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