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慧麟﹕青年泛民的拉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06日 06:35
2015年05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大約兩年前,筆者曾在他報提過,政府要通過政改方案,需要處理的不止是泛民議員,而是泛民的青年支持者。當時的說法,是這班青年的激進思想,將在泛民政黨內形成巨大的張力,迫使泛民議員不敢隨便轉軚。


兩年前,佔中運動還在「吹水」階段,所謂本土運動仍在醞釀階段。兩年後的今天,佔中運動告終,影響了一代青年,而本土意識則由抬頭變成了主流。今時今日,政府撬票的難度,仍與兩年前一樣:面對泛民青年支持者的拉力,政府束手無策。


在nowTV新聞台委託下,香港3間大學的滾動民調,上周正式開打。市民關心的當然是有多少百分比支持或反對政改方案。但細心分析數據,可知道青年對政改的看法。在上月23至27日的民調裏,按受訪者的年齡層劃分,18至29歲的群組之中,有63%反對袋住先,只有28%支持袋住先。青年反對袋住先的比例高逾六成。換言之,如果泛民議員在6月的時候轉軚支持袋住先,青年選民將有何回應,任何泛民議員心知肚明。因為再早一個星期,無綫電視新聞公布的一項由嶺南大學做的民調顯示,有高達71%的泛民支持者,會以「票債票償」的方式,「懲罰」轉軚的泛民議員。


未來一至兩年,是泛民政黨的關鍵年,因為泛民政黨正式進入新老交替的時期。現時主流的泛民政黨如民主黨、公民黨以至工黨,領導層好多已屆或快踏入60歲,黨內換班壓力好大。除非泛民政黨只是希望玩多一屆就泡沫化,又或者甘於做地區政治組織而不想做大做強,否則現在就要逐步交棒。交棒的意思,就是在公共政策上,多交由青年黨員拍板。而青年黨員的意見,亦受到社會上泛民青年支持者的影響。


身分認同政治主宰政治發展

泛民的青年支持者的政治取向及面貌如何呢?部分民調結果可以提供部分答案。港大民調,有一項關於身分認同的調查,每半年公布一次。最新的一次是在2014年12月公布。調查指,在18至29歲的年齡層之中,有59.8%的受訪者,聲稱自己是「香港人」。至於自稱是「中國人」的,在18至29歲的年齡層中,僅有6.8%,是有調查以來最低。另一邊廂,中大的一項香港人身分認同調查,則每年做一次。最新的一次,在去年11月發布。調查發現,在18至34歲組別之中,有38.1%聲稱自己是香港人,而只有4.3%聲稱自己是中國人。後者亦是有調查以來最低的。當然,任何民調都有其缺點,但數據就是數據,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在青年人對自身及國族認同的態度。身分認同政治,將是未來主宰香港政治發展的主體。泛民青年支持者的強調本土及抗中情緒,是泛民政黨需要面對的最重大課題。


為什麼泛民議員口氣那麼硬?因為假如他們選擇了轉軚,就是選擇了與北京妥協,即是與青年泛民支持者割席,同時,也意味着與黨內接班人割席,激化黨內世代矛盾。到時候,泛民大老要面對的「敵人」,不單止是建制派,更是泛民的青年支持者以及黨內接班人的洶湧群情。政府要撬票,埋手的,豈止是5票?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