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魯平主任離世,令人惋惜。一些媒體集中討論他罵彭定康千古罪人的一幕,是只顧一點,不及其餘,抹殺了魯平為香港所作出的其他貢獻,更加令人惋惜的是像魯平這樣熟悉香港情况的官員,愈見凋零。
按照新華社公布魯平的簡歷,是從港澳辦開始的,實際上應該從魯平任職外辦開始,早在文革前他跟隨廖承志就處理香港事務,文革後籌備成立港澳辦,他是五人小組之一。在中英談判開始之前,魯平就參與起草對香港政策的12條,也就是中央對香港回歸政策的原則性文件的雛形。後來他參與中英談判,基本法起草,到成立預委會、籌委會,一直都擔任主要角色,升任港澳辦主任只是官職上的變化。
魯平公開的活動都有報道,沒有報道的是,跟隨廖承志接見香港的各路人馬,當中所領略到香港的特點和各種勢力之間的關係,這才是他能夠準確判斷香港形勢,以及向中央提出解決香港問題的建言獻策的根據。
難得的是他為香港問題廢寢忘餐,頭髮變白。1995年是香港回歸前夕的關鍵年,跟英國人的鬥爭還沒有結束,直通車無望,如何比較順利過渡,需要付出心血。魯平在得知患上胃癌之後,顧不上治療,到動了手術做了化療,也不顧醫生的囑咐做第二期化療,一聲「我的工作怎麼處理、怎麼交代啊?」這種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精神,難能可貴。
魯平除了文革期間到外文局任職,幾乎將畢生精力處理香港事務,成就一代長期專注香港的官員。而今港澳辦的人員流動甚大,派駐香港的官員很多也會在任滿後調職其他崗位,如何考慮到香港問題的特殊性,從機制上建立一套培養專注香港事務的官員,是當務之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