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跌368點,收報27,755點,成交金額1755億元。A股急挫4%,一天之內失守4400點及4300點兩個關口,毫無承接力,論成交額雖是近4個交易日最多,但跟4月下旬最高峰期相比則相差達20%。雖說券商收緊個股融資比例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在所有股票急挫而成交未能上升,低位承接力確實不夠,錢多股票少的情况出現微妙變化。港股成交還可以,國指成交額反彈得較厲害,急挫過後的大型國企股應能受外資青睞。
內地股市急挫,有傳政府會上調印花稅,但執筆時未聞有新政出台,官方也沒有辟謠,這種傳而不辟,在投資者心中烙下新政隨時出台的陰霾,利淡隱性存在卻又不兌現,對於治理「瘋牛症」是恰到好處的劑量。
加印花稅謠言未闢 似隨時出台
資金市看資金面,券商收緊融資比例壓低市場購買力,但資金不一定要靠融資,理論上逾百萬億元的存款尚有很大的轉證空間。但由4月29日起,上證指成交額卻一次性地出現小斷崖式回落,由萬億元級數,降至7000多億元,昨日暴瀉才勉強回到8000億元,明顯未能彌補融資減少的缺口。在風平浪靜時,持貨者還可抱「吊高嚟賣」的心態,但無論是傳加印花稅也好、其他原因也好,市况一逆轉便要見真章,單就昨日的表現來說,低位明顯缺乏承接力,特別是融資主力的大盤股,表現明顯跑輸細價股,上證指跌逾4%而創業板僅跌2%,同時2000股下跌卻仍有70股漲停。
細股自成一國逆市上升
港股亦是大股跑輸細股,很多近期爆升的股份均拒絕回落,或者是急回後大幅拉升,不少能低位反彈達5%以上。筆者認為中央對股市態度有變、融資收緊、估值偏高正制約大市的上行空間和動力,但小型股、概念股和爛股有屬於自己的世界,只要大陸來港圍炒的資金並未出現水源被截的問題,就不會有斬倉式拋售的危險。當然,他們總有一天要出貨,即便昨日跌市而強勢或逆市上升,只代表他們貨源歸邊、捱得住,不宜因此便覺得穩陣而買入。
中央仍眷顧股市 為註冊制鋪路
筆者認為應趁調整買些大型藍籌國企,特別是龍頭股。首先,中國肯定要實行QE,中長線為股市帶來支持,在調整後買入,勝算高;第二,中港股市急升多時遲遲未能出現像樣的調整,大量資金流向股市反而不利其他經濟領域,令中央在放水一事亦有所顧忌,擔心減息降準加劇股市抽資效果。現在終於拉得住這隻瘋牛,也為加碼寬鬆創造有利條件。
再說,大型藍籌國企亦不算昂貴,個別板塊亦調整得頗急,例如中行(3988)在突破4.5元後高見5.6元,昨日收報僅5.12元,近期升浪已回調了約一半。若認為炒完便算,升幅將完全消失甚或倒跌,當然一切免談,但筆者傾向中央仍會眷顧股市,若回落至4000點關口附近還是會打打氣,讓股市穩定發展,為註冊制順利落實創造有利條件。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內地股市急挫,有傳政府會上調印花稅,但執筆時未聞有新政出台,官方也沒有辟謠,這種傳而不辟,在投資者心中烙下新政隨時出台的陰霾,利淡隱性存在卻又不兌現,對於治理「瘋牛症」是恰到好處的劑量。
加印花稅謠言未闢 似隨時出台
資金市看資金面,券商收緊融資比例壓低市場購買力,但資金不一定要靠融資,理論上逾百萬億元的存款尚有很大的轉證空間。但由4月29日起,上證指成交額卻一次性地出現小斷崖式回落,由萬億元級數,降至7000多億元,昨日暴瀉才勉強回到8000億元,明顯未能彌補融資減少的缺口。在風平浪靜時,持貨者還可抱「吊高嚟賣」的心態,但無論是傳加印花稅也好、其他原因也好,市况一逆轉便要見真章,單就昨日的表現來說,低位明顯缺乏承接力,特別是融資主力的大盤股,表現明顯跑輸細價股,上證指跌逾4%而創業板僅跌2%,同時2000股下跌卻仍有70股漲停。
細股自成一國逆市上升
港股亦是大股跑輸細股,很多近期爆升的股份均拒絕回落,或者是急回後大幅拉升,不少能低位反彈達5%以上。筆者認為中央對股市態度有變、融資收緊、估值偏高正制約大市的上行空間和動力,但小型股、概念股和爛股有屬於自己的世界,只要大陸來港圍炒的資金並未出現水源被截的問題,就不會有斬倉式拋售的危險。當然,他們總有一天要出貨,即便昨日跌市而強勢或逆市上升,只代表他們貨源歸邊、捱得住,不宜因此便覺得穩陣而買入。
中央仍眷顧股市 為註冊制鋪路
筆者認為應趁調整買些大型藍籌國企,特別是龍頭股。首先,中國肯定要實行QE,中長線為股市帶來支持,在調整後買入,勝算高;第二,中港股市急升多時遲遲未能出現像樣的調整,大量資金流向股市反而不利其他經濟領域,令中央在放水一事亦有所顧忌,擔心減息降準加劇股市抽資效果。現在終於拉得住這隻瘋牛,也為加碼寬鬆創造有利條件。
再說,大型藍籌國企亦不算昂貴,個別板塊亦調整得頗急,例如中行(3988)在突破4.5元後高見5.6元,昨日收報僅5.12元,近期升浪已回調了約一半。若認為炒完便算,升幅將完全消失甚或倒跌,當然一切免談,但筆者傾向中央仍會眷顧股市,若回落至4000點關口附近還是會打打氣,讓股市穩定發展,為註冊制順利落實創造有利條件。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