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以電貿形式進口 成本較低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08日 06:35
2015年05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王緯基和施榮強指出,傳統進口貿易的形式,是將大批貨品運到內地主要港口的保稅倉,然後再按銷情,將貨品運出保稅倉(運出保稅倉時視為正式進口,需繳納關稅),交給批發商或分銷商。但這種模式並不適合網購的外國貨。一來,保稅倉習慣處理大批量的訂單,並不習慣處理眾多小批量的訂單。更重要的是,根據現行法例,經保稅倉進口和分銷的貨品,需要繳交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後者在消費者購買時才徵收),稅務開支偏高。


所以,外國的生產商或貨主會改用B2C電子商貿的形式進口。它們會先將貨品空運到香港,再由該公司交給中國郵政,主要經廣州進口,再派遞到全國各地。


這種進口形式限制了每張訂單的貨品重量在7.5公斤以內,但其好處是,只需繳交「行郵稅」(「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若計算出來的「行郵稅」稅額少於50元,更可獲豁免徵收。因此,可以明顯節省稅項支出,令其貨品在內地網店的定價較低,提高競爭力。(除了化妝品的「行郵稅」為50%,高爾夫球具及高檔手表的「行郵稅」為30%之外,絕大部分貨品的「行郵稅」是10%或20%。)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