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降關稅 或打擊網購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08日 06:35
2015年05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2013年7月起,內地陸續開展了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等6個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將跨境B2C電子商務變得較為制度化和「陽光化」,也減輕了跨境電商的稅務成本。施榮強表示,該公司多了上述的新業務(處理內地人在網上購買的外國貨),也是間接受惠於內地這項政策。以他所知,現時香港大約有6家物流公司都有為外國貨的生產商或貨主提供這項服務(將貨品運交中國郵政)。


同行不足10家

他解釋,那些外國貨的生產商或貨主之所以不直接和中國郵政打交道,部分是因為地址的問題。雖然有些內地網店的IT系統已經和外國的生產商或貨主的系統駁通,但因為內地人網購時習慣用中文地址,但外國的生產商或貨主在外國發貨時,卻需要用英文地址,而現時的IT系統還未能夠將中文地址準確翻譯成英文地址。所以,便需要它們這些香港物流公司擔任中間人。


倘差距小 外商或轉用傳統進口

但他亦承認,這項業務的前景也有其不大明朗的一面,不肯定可以受惠多久。最明顯的,就是內地的政策不時變化,而且可能變得很快。例如,中國國務院在4月28日的常務會議就突然決定,要降低進口貨品的關稅,不讓「肥水流入外人田」(避免太多國民出境旅遊購物)。


國務院表示,對於內地消費者需求大的部分外國日用消費品,將於今年6月底前開展降低進口關稅的試點,並會逐步擴大降低進口關稅的商品範圍。這樣,就會拉近傳統進口貿易貨品和跨境電貿貨品的稅務開支的差距。若兩者將來變得相差無幾,外國的生產商或貨主或會用回傳統進口貿易形式,將貨品直接運到內地的保稅倉。此外,內地亦可能繼續增設剛開始試驗的自由貿易區,後者的影響亦不太明朗。


薛李華、王緯基、施榮強、翁紀明表示,該公司一向都相當注重業務多元化,避免太過倚賴單一業務或單一批客戶。所以,除了前文提及、計劃中的兩招後著之外,該公司近一年亦已大量承接本地人網購外國貨送貨的最後一程,即是在香港收到外國電商的貨品之後,送上門給本地的買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