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再跌350點,收報27,289點,成交金額1616億元。市傳中證監嚴控兩融,昨日開市前又要闢謠,但投資者一於少理,繼續爭相拋售,但3天累跌近8.2%,趁低吸納的買盤仍未見蹤影,兩市成交竟不足1萬億元。外圍方面,歐美日債息繼續上升,聯儲局主席耶倫又踩多腳,直指長債息率過低,其言論顯然為下半年加息進行預期管理。近期通脹預期回升,但暫時看不到通脹會即時殺到埋身,迫使全球央行大幅加息,故債息經過近期的直線上升後,動力會漸減,下一步將視乎今晚美國的就業數據,外圍應可逐漸靠穩。
A股持續下跌,較令人憂慮的是承接力不足。雖然坊間分析多指跌市成交少,反映沽壓減輕,但假如大家真的不願意沽,又何來3天8.2%的跌幅?問題反而是大家都不敢低吸,或者要跌至更低才有興趣,沽盤需要主動出擊才能成功。但兩市愈跌成交愈少,可能是4月份萬億存款入市後,5月開始無以為繼,又或者跌到大家都怕怕,寧願多看少動。
A股指數跌幅不小,但個股調整仍略嫌不足,股價高於50天線的仍有75%,與今年1月及2月僅35.8%及40%尚有一大段差距,同時兩市14天RSI低於50的股票僅大約三分之一,表現沒有如指數表現般差,樂觀看是市底仍強,但假如今次是中級調整,這種偏強的表現並不是整固完成的應有現象。無論是今年首季還是2005至07年的大升浪,A股的調整往往跌至50天線甚至100天線才告完結,現時分別位於3830點及3501點。
缺融資空間 個股偏強只是被迫托價
另外,瑞信分析師陳昌華指槓桿融資規模可能相當於A股市場總市值的6%至9%,其中包括融資融券、繖形(傘型)信託、股票回購、股票收益互換以及間接流入股市的銀行貸款等。考慮到流通市值僅為總市值的40%左右,槓桿水平或高達20%。這可是史無前例地高,即便只以佔總市值6%來看,根據麥格里報告,過去30年也僅台灣試過一次。
因此,無論是否擔心股市下跌,融資炒股一定要設限,中證監在澄清過後也刪除了該條微博訊息。按照4倍股本作為券商融資上限,以A股上市的所有券商合共5200億元股本來看,當前逾1.8萬億元的融資餘額已沒有太多上升空間。一旦槓桿上的牛市難再加槓桿,投資者就會出現音樂椅遊戲快完結的想法,出逃似乎是最理性的選擇。至於上文提及的個股偏強,筆者其實懷疑只是未能散貨而被迫托住股價。事實上,兩市太多市值幾百億、但收入才幾億元的股票,一個概念便炒上10倍甚至幾十倍,但真的是小股民買上去的嗎?筆者很懷疑。
股債調整過後 外圍可穩定
外圍方面,全球出現債市風暴,但主因只是此前價格被過度高估,例如德國經濟強勁,出口競爭力亦佳,但10年債息竟可接近零,絕不合理。然而急升至0.7厘後,始終歐洲央行持續QE,通脹又未見蹤影,僅5年期通脹預期稍為回升,相信股債齊齊調整過後,很快可穩定下來。至於美國耶倫指長債息過低、股市估值又偏高,期望為資產價格降溫,明顯是要為下半年加息作好準備。展望後市,就要看看沒有債息持續下跌、推動回購的支持下,股市能否單靠自身基本因素而維持在現水平。
[江宗仁 還看今朝]
A股持續下跌,較令人憂慮的是承接力不足。雖然坊間分析多指跌市成交少,反映沽壓減輕,但假如大家真的不願意沽,又何來3天8.2%的跌幅?問題反而是大家都不敢低吸,或者要跌至更低才有興趣,沽盤需要主動出擊才能成功。但兩市愈跌成交愈少,可能是4月份萬億存款入市後,5月開始無以為繼,又或者跌到大家都怕怕,寧願多看少動。
A股指數跌幅不小,但個股調整仍略嫌不足,股價高於50天線的仍有75%,與今年1月及2月僅35.8%及40%尚有一大段差距,同時兩市14天RSI低於50的股票僅大約三分之一,表現沒有如指數表現般差,樂觀看是市底仍強,但假如今次是中級調整,這種偏強的表現並不是整固完成的應有現象。無論是今年首季還是2005至07年的大升浪,A股的調整往往跌至50天線甚至100天線才告完結,現時分別位於3830點及3501點。
缺融資空間 個股偏強只是被迫托價
另外,瑞信分析師陳昌華指槓桿融資規模可能相當於A股市場總市值的6%至9%,其中包括融資融券、繖形(傘型)信託、股票回購、股票收益互換以及間接流入股市的銀行貸款等。考慮到流通市值僅為總市值的40%左右,槓桿水平或高達20%。這可是史無前例地高,即便只以佔總市值6%來看,根據麥格里報告,過去30年也僅台灣試過一次。
因此,無論是否擔心股市下跌,融資炒股一定要設限,中證監在澄清過後也刪除了該條微博訊息。按照4倍股本作為券商融資上限,以A股上市的所有券商合共5200億元股本來看,當前逾1.8萬億元的融資餘額已沒有太多上升空間。一旦槓桿上的牛市難再加槓桿,投資者就會出現音樂椅遊戲快完結的想法,出逃似乎是最理性的選擇。至於上文提及的個股偏強,筆者其實懷疑只是未能散貨而被迫托住股價。事實上,兩市太多市值幾百億、但收入才幾億元的股票,一個概念便炒上10倍甚至幾十倍,但真的是小股民買上去的嗎?筆者很懷疑。
股債調整過後 外圍可穩定
外圍方面,全球出現債市風暴,但主因只是此前價格被過度高估,例如德國經濟強勁,出口競爭力亦佳,但10年債息竟可接近零,絕不合理。然而急升至0.7厘後,始終歐洲央行持續QE,通脹又未見蹤影,僅5年期通脹預期稍為回升,相信股債齊齊調整過後,很快可穩定下來。至於美國耶倫指長債息過低、股市估值又偏高,期望為資產價格降溫,明顯是要為下半年加息作好準備。展望後市,就要看看沒有債息持續下跌、推動回購的支持下,股市能否單靠自身基本因素而維持在現水平。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