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版QE登場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3日 06:35
2015年05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對熟悉中國大陸經濟數據的人來說,人民銀行在上周日(10日)降息0.25厘不會覺得意外,如果經濟仍沒有起色,減息肯定陸續有來;可以說,中國式的QE已經登場。


上周日減息是半年內第三次,第一次是2014年11月,第二次是今年3月;內地媒體觀察最近兩次降息的官方「解釋」時,發現了幾個要點。


官方「轉軚」 貨幣政策趨進取

首先,是取消了「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說法。其次,是強調會「根據流動性供需、物價和經濟形勢等條件的變化進行適度調整」;第三,是正式承認「我國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綜合上面三點,是減息與否主要視乎銀根、物價和經濟狀况,有需要就減,不會把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奉為原則。相比過去中國政府一再否認會以寬鬆貨幣政策撐經濟,官方論調已在默默「轉軚」,預示在貨幣政策上人民銀行會更加進取。


任何政府救經濟不外兩招,一是財政政策,由政府投資、刺激需求;一是金融政策,以減息(或其他方法)增加流動性,令銀根寬鬆,向市場輸送資金,刺激需求。2008金融海嘯之後美國的QE是由聯儲局「印銀紙」創造流動性,屬於金融政策,中國早前降低銀行準備金率、減息,也是寬鬆的貨幣政策。


然而,中國政府一直否認會推美國式的QE政策,也許在領導人心目中,QE是濫發貨幣,造成全球通脹,是美國不負責任的表現。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如日本)的量寬政策是把利率降至零,藉此挽救陷入衰退的經濟,中國並不走這條路。事實上,中國還有其他可調節流動性的工具,它們與QE有所不同,但仍然是寬鬆的貨幣政策。


中國版的QE,除了傳統的財政和金融政策,還可以配合政府政策造勢,如一帶一路、滬港通等,以政策刺激資本市場,同樣可以發揮作用。江湖救急,不管什麼稱呼,目的如一,就是避免陷入衰退。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