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節能取態尚欠積極 政府勿再踟躕不前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5日 06:35
2015年05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暖化看似摸不着,其實時刻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例如近年初春時日,氣溫偶或接近30℃,所謂春寒料峭好像已經在現實中消失,至於天氣暖化與極端氣候的關係,更是使人聞之而色變。排放導致全球暖化,涉及人類存亡絕續,因此,節能減排已經是毋須再討論的方向,政府公布的「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下稱節能藍圖)目標,不會有人反對,人們只是關心政府制訂的節能指標能否達到,是否過於保守等;初步看來,政府的節能取態未夠積極,應該加大力度爭取更大成效。


即使官府節能達標

整體仍屬九牛一毛

節能藍圖重申早年訂定的目標,以2005年為基準年,到2025年之前達到能源強度減少40%的目標,而政府建築物會以去年為基準,到2020年之前節能5%。過去10年,政府建築物已經減少近15%用電量,未來5年再減少5%用電量,從表面數字看來,成績不算差,不過,即使政府自我要求做了那麼多,在整體節能大局上,卻只是九牛一毛。


按政府訂定的目標,即使能源強度減少40%達標,能源消耗只是減少了6%;另外,政府在整體耗電量只佔6%。多年前開始,政府以身作則,帶頭節能,期望收表率之效,若社會各方面跟進,形成一股節能洪流,屆時就可以收到顯著效果。這是主觀良好意願。近年,在政府推動和環保意識抬頭,節能減排訴求,不能否定誘發了一定響應,不過只屬少數,而且持續性成疑。例如5年前,政府資助大廈業主進行能源及碳排放綜合審核計劃,並展開能源效益項目,計劃約有6400幢樓宇(約為全港七分之一樓宇)參加,資助已於2012年4月截止申請;究竟有多少樓宇在資助屆滿之後,仍然堅持綜合審核,若政府無跟進了解,即使稍有成果,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政府是用電大戶(佔整體用電量6%),相對於整體社會仍屬少數,必須要社會動起來,節能成效才顯著,不過,政府除了克己之外,未見有積極和具力度的政策措施,引導社會更投入到節能行列。例如,建築物佔整體耗電量約90%,政府表示會推廣綠色建築,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從源頭節能,不會有異議,如何使發展商認識並參與其間,未見政府有政策措施對應,只會由環境局局長接觸能源和建築環境界別的領導者,未來兩年,與局長以及其他政府決策局和部門對話,以加快在私營界別採納綠色建築,云云。


官員與發展商接觸對話有多大效果,若論往績值得存疑。過去,發展商以順應政府要求為名,設計出所謂環保露台等設施,換取「發水」空間,這個做法實質「搵笨」,最終是置業者成了羊牯,發展商則賺取了不應得的厚利。這是以環保之名的深刻教訓,政府與發展商討論興建綠色建築,會否重蹈覆轍,不單官員要保持警覺,市民也要密切監察。總之,發展商若提出交換條件才肯興建綠色建築,就要警惕。


削減空調耗電量

節能成效更可觀

另外,佔90%整體耗電量的建築物,其中空調耗電佔了30%,政府只要在壓縮空調用電動手術,節能效益就會十分可觀。節能藍圖介紹,政府鼓勵商業樓宇的空調設定在24至26℃,而政府公布在夏季將公共設施溫度設定為25.5℃。商業樓宇、特別是人潮川流不息的商場、電影院等,溫度之低宛如凍房,過去,包括本報在內的傳媒,曾經以溫度計量度這類場所的溫度,低過20℃者絕非少數,今時今日,這類場所按政府的「建議溫度」而行,肯定仍然是少數。另外,現在到政府轄下公共設施,除了博物館等特定場所需要較低溫度之外,大多數設施的室溫若說只有25.5℃,那就是過凍了,要再提高溫度。


每到夏天,本港街頭熱氣盤纏不去,有研究認為這是因為本港地狹人稠,樓宇密集,影響空氣流通,冷氣機釋出的熱氣難以散去,形成所謂「熱島效應」,走在路上,只覺翳悶難當。空調在衆多設施中耗電最多,空調室溫高低與耗電量成反比,因此,在耗電大餅,只要從空調這一塊切5%出來,節能效益會以倍數增加。按現實情况,靠自律、自我要求調高空調室溫而節能,響應不大,政府應該研究制訂一些措施,要求市場、餐廳、電影院等公共場所,空調室溫勿太低,若這一招奏效,將可顯著減低耗電量,達致節能減排效果。


政府有節能目標,也自我要求減低耗電量,不過,基於政府所佔份額不高,成效有限,而節能藍圖臚列願景宏圖,具體策略付諸闕如,只有務虛的泛泛之談,缺乏鼓動社會參與節能減排的務實方向性舉措,有淪為紙上談兵之嫌。節能減排已有廣泛共識,政府毋須繼續踟躕不前,應該展示更大企圖心,拿出具體政策措施,帶領市民走向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