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健鋒﹕觀英國大選有感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6日 06:35
2015年05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英國大選塵埃落定,保守黨鎖定勝局之餘,令人關注的,倒是「英國獨立黨」(UKIP)的敗陣。主張脫離歐盟的UKIP,縱然取得接近390萬票,比倡議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SNP)多了250萬票,但在下議院卻僅僅取得1席;反觀,SNP卻囊括56席。這正是選舉制度弔詭之處。


英國實行的是單議席單票制。簡單來說,在單一選區中,只要得票最高者就能當選。此制度有助大黨獲得較多議席,避免議會過於分裂;為人詬病之處,就是得票率並不等於所取得的議席數目,因而出現UKIP得票率雖然達到12.6%,但卻只取得1席的不合理現象。


若果單單看這一點,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實行的比例代表制,似乎比單議席單票制民主得多了。皆因比例代表制以參選名單的得票百分比來分配議席,因此得票與議席往往形成合理比例。可是,壞處近年已逐步浮現,就是個別激進的政黨,在少數支持者的擁護下,仍可晉身議會,與主流意見對着幹,導致議會爭論不休。亦有研究引證,國際間實施比例代表制的國家或地區,議政效率較低,福利主義較為氾濫。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立法會有一半功能組別議席,由「小圈子」投票產生,因此怎能與英國這個泱泱民主大國相提並論?別忘記,英國的上議院,沒有經過任何一票產生,那麼,上議院議員的「小圈子」程度,是否比功能組別議員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當然,英國有執政黨,可是香港卻沒有,因此不能說整個香港民主結構比英國更進步。但是如果2017年有特首普選,在政治現實上,香港很可能邁向政黨執政。難道大家不希望看到這一天嗎?


單議席單票制與比例代表制,各有優劣,兩者卻被大部分民主國家或地區採納,由此可見,世上並沒有一套完美的選舉制度,每個地方也會因應本身的背景與文化,訂定合適的選舉制度。因此英國大選、美國的參眾兩院選舉使用單議席單票制;歐洲不少國家實施比例代表制;德國則實施兩者混合的「兩票制」。


香港似乎走慢了一步

相比起實施普選的民主國家與地區,香港似乎走慢了一步——因為香港仍在糾纏於普選的方式,甚至部分人仍糾纏於要不要普選。2017年特首普選就在眼前,但在政治爭拗下,似乎又遙不可及。


距離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不足兩個月,香港正處於政改問題的十字路口。如果泛民執迷不悟,堅持否決方案,每一個香港人,不分左中右,都是輸家。


政改方案雖不完美,然而這是香港人奮戰多年、糅合多方利益、包容與妥協的成果,可以說,是一個以維護香港利益為出發點,並且各方皆可接受的方案。如果部分社會人士認定這是個「陷阱」,一口否定對中央的信任,堅信「袋住先,就要袋一世」,那麼,否決之後,又如何看到中央會忍氣吞聲,容許香港政改推倒重來,接受一個有10萬人「公民提名」的所謂「真普選」方案?


站於泛民的立場,否決方案,是最容易的決定;要支持才是艱難。然而,怎樣的決定對香港才是最好,大家心底裏,應該有一把尺。普選時機,很可能失不再來,懇請泛民認真對待時代交給他們的使命,切勿令香港一錯再錯、一輸多輸。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