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觸木﹕廢 vs. 唔廢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7日 06:35
2015年05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上期寫了一個和親子關係有關的木獎盃工作坊,可見木頭創作能觸及的議題相當廣闊,今期容小弟再介紹一些由年輕人創作、挺有意思的作品。


在物質豐盛的香港,一方面每天都在浪費很多仍然有用的東西;另一方面,單一的價值觀使社會大眾普遍習慣以金錢、價格、薪金等去衡量一切人和事的有用無用,數字畫下了廢與唔廢之間的界線,修讀主流以外的科目、從事賺錢不多的行業、成績並不亮眼的學生等等,統統似被忽視,我們能做些什麼去平衡一下這樣的局面嗎?

從建構椅子到 建立自信

話說小弟於二○一三年的暑假期間,應社群藝術網絡(Community Art Network)的邀請,曾任教一個以回收破損家具來進行創作的工作坊,當時共去了四所位於不同地點的中學,及一所為青少年提供福音及戒毒康復服務的機構,其中令筆者印象最深的,正是這所機構的孩子。他們全男班,由十來歲到二十多歲也有,都因不同理由而曾經犯錯,在工作坊的過程中可感受到部分孩子的專注力、自信心和人際溝通等,都或多或少和一般同齡孩子有點差距,雖然我只和他們相處了幾課,共十多個小時罷了,但看着他們把一些本來破損了的家具,加上其他拾回來的木材,一步步地創作出幾件不同的家具時,也一邊看着他們的投入感和自信心逐漸累積;回想起這段經歷,是因為最近又再次任教一個類似的工作坊,其中一批學生是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對象,是在一般中學跟不上學業,甚至有學習障礙的年輕人,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相對不足,然而,在適當的鼓勵和指導下,他們也同樣能創作出像樣的作品來。或許這些不在鎂光燈照射下、沒受注意的年輕人,就如被棄置的家具,只要一個機會,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仍然是可以發揮其用處,重新煥發光彩。


被忽視的技能 電腦科技非萬能

除了上述兩間較特別的機構,工作坊還有和一些普通的中學合作,這些學校相同之處,是大部分都已沒有開辦家政或設計與工藝等技能方面的學科,所以同學們大多連一些簡單工具如槌仔和手鋸等都沒用過,當然對於結構和組裝的技巧也沒概念……更甚者連螺絲和釘也分辨不了;相反,多媒體的設備如電腦、拍攝器材以至剪接軟件等,才是學生主要接觸的工具,這是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需求?還是我們太過理所當然的取捨?其實,人類雙手一直是我們最可靠的工具,透過接觸各種東西、操作不同工具,雙手因而累積到豐富的經驗去創作,無論是解決生活上的小難題、原始人製作的第一件石器,還是Steve Jobs的第一台蘋果電腦,不都是這樣而來的嗎? 可惜今時今日的學校和家長,眼中多只有考試成績、升學就業等問題,一些生活中基本能力的訓練,如更換燈泡、槌一口釘子等全部欠奉,以前那些什麼也懂維修的街坊,相信早已後繼無人了……

無用之用 拓闊想像

記得中學時有修讀中國文學,其中印象深刻的一文,是莊子的《逍遙遊》及其對有用無用的看法,話說他的好朋友惠子看到一棵樹幹臃腫、小枝彎曲,木匠都不屑一顧的大樹,視之為大而無當,但莊子卻認為在此樹下乘涼躺臥最好不過,且因木匠皆視其無用反而免受砍伐之災,何來無用?在莊子的哲學故事中,不乏類似的思辨,只可惜文學科一向不受歡迎,選修的人愈來愈少,有機會接觸到其思想的年輕人也更少,其實這種無用之用的哲學觀念,在現今社會十分重要,除了教曉我們更全面地去看待事物,也拓闊了我們的思維和想像,為世界帶來無限可能。


100天 廢物變身100張椅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位意大利藝術家的作品,他的名字是Martino Gamper,他在二○○七年展出了一百張與別不同的椅子,是他用了兩年時間創作的作品,名為「100 Chairs in 100 Days」,椅子全是在倫敦街頭或朋友家中蒐集回來被丟棄的舊東西,透過匠心獨運的設計,經過不同的切割、建構和拼湊,由顏色、線條,以至物料,每張椅子都展現出獨一無二的故事,也展示出創意絕對有點石成金的魔力,背後的理念正顯示任何事物總有美態,只取決於我們一念之差的發現和嘗試。


■後記

有用之用 「過程」激發思考

無論是以往說的「廢物利用」,還是現在流行的「升級再造」,說到底還是要以一種「價值」的標準去衡量事物,要使東西變得「有用」;其實「有用」可不單是指一件實體東西,由「過程」或「經歷」而引發的思考、繼而領會到的得着,帶來的裨益和用處往往比起一件物件來得更意義深長。因此,無論是對社會的關注、德行的培育、科研的精神、以至各種手藝的訓練等,對年輕人而言,其重要性比起「有用」的成績肯定不遑多樣,奈何我城的教育制度卻好像容不下這種想法呢!


欄目簡介

英文「Touch Wood」,有驅散噩運的意思,有說和廣東話的「大吉利是」意思相近。無論如何,木頭和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由原始人鑽木取火,到用木搭建房屋,利用木筏渡河,製作家具,及至各種藝術設計等,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此本欄目命名為「觸木 Touch Wood」,正希望把一些和木有關的人、事和地方,以至簡單的DIY創作和各位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王天仁,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超過十年,活躍於不同類型展覽、跨界合作和項目策劃,亦積極擔任教育工作,近來透過不同平台,以文字分享所見所想。


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文、圖/ 天仁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