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貨乾半新股狂炒 半年誕9隻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0日 06:35
2015年05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大時代」炒起一批貨源歸邊的半新股。過去半年上市的半新股中,多達9隻的股份,逾60%的街貨集中於小數幾家券商持倉,當中近期成為市場「焦點」的集成傘業(1027)、恩達集團(1480)等,股價升幅更以倍數計。有專家認為,股份「貨乾」並非上升保證,反而易被人舞高弄低,投資者要小心。


「街貨」僅25% 易成「收貨」目標

貨源歸邊的股份,常被視為「博一博」的機會,企業上市一般最少需要發行25%新股予投資者,不少大股東會保留私人持股,不會存放於中央結算系統(CCASS)參與者持倉,因此存放於CCASS內的「街貨」通常只有25%,容易視為「收貨」目標。


翻查CCASS資料,綜合首4家持股最多券商的持倉,再對比街貨量,近半年上市的半新股中,有9隻股份的街貨,是由數家券商佔逾60%持倉。當中以近期當炒的集成傘業最誇張,券商持股為街貨量的84%(見表),「傳奇股」恩達在短暫的「紅底股」輝煌後,昨日已回落至5.25元,較高位急挫逾九成,至今亦仍有67.7%街貨被4家券商持有。


短暫「紅底股」恩達 高位急挫逾九成

半新股「貨乾」,股價容易大上大落,尤其是近期市旺,更易被人大幅炒上。恩達一度較招股價升81.9倍,其他如泰加保險(6161)及昨日「落鑊炒」的BBI生命科學(1035),最多升幅亦以倍數計。


譚紹興:留意莊家買入平均價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德几認為,股份貨源集中在數間券商手上,容易造成「跳價交易」,升得急亦跌得狠。尤其是不少介紹形式上市的創業板股份,市場內很少人會有街貨,自然會被舞高弄低,「投資這類股份,比賭大細、百家樂更衰,根本沒路數可言」。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新股市場已淪為「啤殼工廠」,不少半新股上市前已找人「圍飛」,即由莊家持有大部分街貨。之後炒高股價後,再從高位派貨賺錢,「如果要炒這些股份,要留意莊家買入的平均價,但只可以小注,太大注易被莊家發現,很易被人質低股價震倉」。


黃國英:「貨乾」股一定不高追

不過,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貨乾」不代表一定被炒高。他坦言曾在雅仕維(1993)配股時「入貨」,雅仕維的街貨有83.6%由4家券商持有,惟股價上市至今只累升15%,「可能啲人知我有份揸啦,但雅仕維的商業模式不俗,除非炒到恩達咁,咪走囉」。他表明過去鮮有投資,這類股權高度集中的股份,很多時都是股價被炒高後才知,但自己不會高追。


明報記者 岑梽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