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逆向投資最佳示範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4日 06:35
2015年05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久聞樓梯響的中港基金互認計劃終於落實。由今年7月1日開始,兩地成立滿一年及規模不小於2億人民幣的公募基金,將可透過計劃跨境銷售,暫定上限各自為3000億人民幣。由於本港合資格基金數量及規模遠小於國內合資格的基金,預期相關措施將對本港基金界帶來正面的業務刺激。


據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本港目前合資格獲批跨境銷售的基金共100隻,目前管理資產總值約3000億人民幣,假如能夠用盡上限,這批基金的規模將翻一番。據報,2014年本港所有基金總銷售額約777億美元,上限金額假如能於今年內用盡,即使原來的需求不變,今年本港基金銷售額亦將按年急升62%。因此,對於符合資格在內地推銷基金的基金公司,這將是一門大生意,而當中最能受惠於有關措施的本港上市公司,應屬唯一本港上市基金公司惠理集團(0806)莫屬。


基金互認前 惠理先炒起

由於國內合資格的基金數量高達850隻,而且目前管理資產總值已達2萬億人民幣,即使用盡上限,今次兩地基金互認的計劃,最多只佔現有合資格基金規模的15%。今次計劃對內地業界的影響,相對較小。不過,這總值最高3000億人民幣的基金,將可透過本港多家基金銷售中介人,包括多間銀行及投資顧問公司發售,增加本港基金中介人的商機。


不知是否有部分投資者早已洞悉先機,惠理股價過去四個交易日累計急升近三成,跑贏同期恒指約28%。周五收市後,惠理集團主席謝清海宣布透過中金證券按沽出9600萬股舊股,套現約2億美元。今次謝生減持的股份數量不少,約佔集團已發行股本5.2%,佔謝生於惠理30.24%持股的一成七!


去年9月中至11月中期間,謝清海於該批認股權到期前,合共斥資3.14億元,按每股5.5元認購了5705萬股惠理股份。即使以謝生當時的個人身家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的投資,而其行使價其實與當時的市價,只較當時市價5.9元,折讓不足7%。不過,以當時惠理頗為稀疏的交投來說,他根本沒有可能在不影響市場價格的情况下,買到這批股份;同樣地,謝先生認購這批股份,亦不是一心想賺那0.4港元的買賣差價,因為在當時的市况之下,這批股份如果在市場上沽貨,肯定會掟散惠理的股價。對我來說,那顯然是謝先生向股東及公眾投資者發出很明確的信息──他很看好自己公司的股票前景。


除了謝生之外,其他多位員工亦獲發同一批認股權,數量當然少過謝生那批很多。頗為有趣的是,多名須披露交易的董事級員工,均於行使認股權後急紛紛於去年8月至12月期間,大舉減持自己公司的股份。這或者就是做老闆及做伙記,心態上最大的分別。打工仔視公司認股權為獲取花紅的其中一個渠道,他們行使認股權,當然是想套現拿取花紅!


謝清海增持自家公司 時機精準

對打工仔來說,行使認股權後如果不套現,那等於花錢入股自己公司做沒有話事權的沉默小眾股東。打這間公司的工,本身已涉及業務風險,還要抬錢買自己公司的股票,那不單是等於跟自己的公司老闆談戀愛,簡直是將自己嫁給了自己公司的老闆了,即使是看好自己公司的業務前景,亦未必會持有太多自己公司的股票,因為那不過是自己投資戶口內眾多投資項目之一。除非打工仔很欣賞自己的老闆,否則,打工仔行使認股權後沽貨套現,那是很常見很合辦公室經濟學情理的結果。


做老闆的,對其持有自己公司股票的顧慮少很多──他全面掌握自己公司財政的命運,他如果真的看好自己公司的前景,當然不會介意持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在謝生行使過這批股份之後,惠理的股價曾經一度低於這個價錢買賣,公眾投資者其實有機會free ride謝生這次示範其增持自家公司股份時機掌握的精準程度。然而,當時市場氣氣不濟,即使責任上理應每日金睛火眼留意股權變動的多份財經傳媒,似乎完全將謝生大舉增持自己公司股份的訊息遺漏了。即使我曾經很熱情地跟數名無論在生意上及投資上均很成功的朋友提及此事,他們亦不以為然。


過去一年隱藏的利好惠理的消息,現在均已一一浮現──惠理的基金規模突破1000億港元、港股進入牛市階段大幅推高惠理的基金表現費收入,以至兩地基金互認等──有趣的是,謝生卻於此時大舉減持套現。當然,謝生於減持後仍然持有逾4.6億股惠理的股份,按周五收市價計算,市值近80億元。我相信其於惠理的股權,仍然是其個人財富的重大組成部分。當然,作為公司大股東,除非不想繼續經營這盤生意,否則即使大股東真的相信現在的股價已經偏高,他們亦不可能沽出絕大部分持股。


忍受不住而套利 難成投資大師

你可以說大股東是焗住持有上市公司的控股權,但是,亦是這個原因,很多事業有成的生意人亦是透過專注於本業及長期持有自己經營事業的控股權而發達。忍受不住獲利回吐誘惑的投資者,很難成為一代投資宗師。


今次中港基金互認是否真的能推動兩地股市上升?這個幫助當然存在,但是投資者不應單單因為這個因素而投資,因為這3000億人民幣的上限未必可於短期之內用盡,而且可獲批准的100隻本港公募基金之中,只有22%為港股基金,餘下78%為海外股票基金或債券基金,3000億人民幣的22%等於660億人民幣,唔夠港股一日的成交量。


(作者客戶持有惠理集團)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林少陽 細味投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