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港基金落實互認,香港在成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道路上更進一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和財政司長曾俊華都認為,「基金互認」帶來的影響不亞於滬港通。陳家強更表示,此機制不致令市場亢奮,反而會令市場更理性。曾俊華更提醒投資者要留意伊斯蘭債券發展。香港將來有望在傳統股市之外,建成人民幣離岸中心,伊斯蘭金融及基金中心。
財爺曾俊華昨日發表網誌,稱「基金互認」好像基金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長遠影響絕不下於滬港通和深港通。對於世界各地基金同業,只要落戶香港就擁有一個打入13億人口市場的黃金機會。「這對於香港要打造成為亞太區首屈一指的資產管理中心和投資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表示,本地資產管理公司去年已增加8%至1070家,可見業界早着先機,提前部署。
「不致令股市更亢奮」
財爺又稱,上周財政部在港發行新一批人民幣國債及特區政府第二批伊斯蘭債券(Sukuk)在全球路演,都有利鞏固本港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去年9月首批伊債發行成功,證實香港的法律框架和金融基建,可以成為發行伊斯蘭債券集資的平台。
由於香港同時已經營規模逾1萬億元的人民幣存款、基金、債券及股票市場(約1.25萬億港元),加上新的中港基金互認平台,以及經港交所涉足金屬市場,香港市場不再純依賴股市。
陳家強﹕令市場變更理性
陳家強則表示,香港表面不乏基金產品,然而現時大部分獲認可的基金都不在港註冊,亦缺乏支持基金營運的中後台配套。以建立香港為資產管理樞紐的戰略角度而言,最重要一步正是基金互認安排。至於互認安排會否令相當熾熱的股市更加亢奮,他認為剛好相反,「隨着基金管理的規模擴大,專業管理的參與增強,會令市場變得更理性化,長遠有助市場穩定發展。」
鄧聲興﹕對股市作用間接
君陽證券行政總裁鄧聲興稱,基金互認與深港通、滬港通不同,對股市的作用較間接,長線則有利港股。基金互認促使國際投資者湧入香港註冊基金,屆時其中相當一部分基金可能會直接投資港股,並推高港股估值。他又認為,基金通常傾向買入大價股,大型藍籌和H股會受益。上周五市場情緒亢奮,鄧聲興認為,不能排除市場下周再借基金互認的消息炒作。
明報記者 顧冷冰
財爺曾俊華昨日發表網誌,稱「基金互認」好像基金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長遠影響絕不下於滬港通和深港通。對於世界各地基金同業,只要落戶香港就擁有一個打入13億人口市場的黃金機會。「這對於香港要打造成為亞太區首屈一指的資產管理中心和投資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表示,本地資產管理公司去年已增加8%至1070家,可見業界早着先機,提前部署。
「不致令股市更亢奮」
財爺又稱,上周財政部在港發行新一批人民幣國債及特區政府第二批伊斯蘭債券(Sukuk)在全球路演,都有利鞏固本港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去年9月首批伊債發行成功,證實香港的法律框架和金融基建,可以成為發行伊斯蘭債券集資的平台。
由於香港同時已經營規模逾1萬億元的人民幣存款、基金、債券及股票市場(約1.25萬億港元),加上新的中港基金互認平台,以及經港交所涉足金屬市場,香港市場不再純依賴股市。
陳家強﹕令市場變更理性
陳家強則表示,香港表面不乏基金產品,然而現時大部分獲認可的基金都不在港註冊,亦缺乏支持基金營運的中後台配套。以建立香港為資產管理樞紐的戰略角度而言,最重要一步正是基金互認安排。至於互認安排會否令相當熾熱的股市更加亢奮,他認為剛好相反,「隨着基金管理的規模擴大,專業管理的參與增強,會令市場變得更理性化,長遠有助市場穩定發展。」
鄧聲興﹕對股市作用間接
君陽證券行政總裁鄧聲興稱,基金互認與深港通、滬港通不同,對股市的作用較間接,長線則有利港股。基金互認促使國際投資者湧入香港註冊基金,屆時其中相當一部分基金可能會直接投資港股,並推高港股估值。他又認為,基金通常傾向買入大價股,大型藍籌和H股會受益。上周五市場情緒亢奮,鄧聲興認為,不能排除市場下周再借基金互認的消息炒作。
明報記者 顧冷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