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在4月29日告訴我們,香港對中國的重要性在退減,在1997年香港佔中國GDP的20%,在2014年已縮減到3%。這不是唯一的警號。在1997年香港的GDP總額是1775億多美元,比新加坡的1000億多美元多出770億多美元。17年之後,在2014年,香港GDP的總額是2890億多美元,新加坡的總額3080億多美元,比香港多出190億多美元。今年,深圳的GDP將會追過香港。
我們不需要向中央政府繳稅,每一個香港賺的銀元都是香港人自己享受,但並不見得我們懂得珍惜資源。2015年到2016年政府的開支預算,預留了700億元作基本開支,其中有27個基本工程項目的撥款申請在2013至14年度提出的但仍未經審議,平均延遲開工6個月,增加費用約25億元,但立法會內的拉布未停止過,創新科技局將會再遭拉布,拉布的成本估計是每日200多萬元。內務委員會副主席梁君彥曾指出,政府在2013至14年度提交的29項法案,只有其中8項獲通過,少於三分之一,屬於歷史新低。
行政和立法之間的關係必須改善,相信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拉布使香港的基建、科技創新等重要發展領域中落後,施政困難,令增加土地供應和基層房屋、改善民生的政策放慢,已是有目共睹。為了香港下一代的福祉,我們必須改善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讓他既有中央的信任和授權,亦有香港市民的支持,用政績來爭取市民的信任和福祉。
2017年能夠普選行政長官,就是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作出重大的調整,以突破上述的困局。香港政府現在提出的行政長官普選的方案,並非每一個人都認為理想,但大部分香港人認為可以先接受,日後從實踐中再謀優化,其實是最符合香港一向穩中求進的行事方法。否決了這個方案,實現普選就變成遙遙無期,就算將來再啟動五部曲,誰也不能預測是否每一步都順利。
79天的佔領運動,壓縮了香港政府進行第二輪政改諮詢的空間。現在提出的政改方案,是由120名到240名提名委員推薦,最高可有10位人士參選。提名委員可以投2到N票(N是等於參選人的數目),可以使多人進入普選階段。因為提名階段是不記名投票,各委員自由選擇心儀人物,使人難以操控最後結果。如果兩極端立場的票選擇投向溫和中間派的參選人,以排除對方的代表人物勝出,這種投票方法是對中間溫和派有利。2017年的提名委員會,是在2016年由香港人選出,並非由中央委任。現在誰也不能硬說會有什麼結果。
但如果今年6月或7月,立法會否決了政改方案,一個肯定的結果是行政長官的普選和立法會的普選都變得遙遙無期。
政治是能夠成事的藝術
對政治領袖而言「政治是一種能夠成事的藝術」。1989年六四之後,當時港督衛奕信爵士提出了興建玫瑰園計劃,就是以赤鱲角機場為核心的多項路、橋等基建計劃去保持香港人對前途的信心,但計劃一直超支。中國是非常擔心香港的儲備被花光了,還要負巨債。魯平主任心急地連問3次「你說怎麼辦?」當時中英雙方是充滿猜疑,但由於保持香港穩定過渡是大局所需,由1991年4月7日雙方經過多回合的艱辛談判,到同年9月3日,英國首相馬卓安訪北京,簽訂新機場建設諒解備忘錄,中英雙方合力支持這些基建上馬,今天成為香港寶貴的資產。這只是當年許多本來解不了的死結之一。但為着同一個目標,雙方又促成了立法會直通車和聯合聯絡小組的照鏡式(Mirror Image)跨越九七運作、基本法的條文都一一由爭議變成同意,讓香港由殖民地順利過渡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衛奕信爵士至今仍是中國的朋友,魯平主任更使人懷念。
2012年5名超級功能組別議員的產生,香港人可以一人投兩票,就表現了這種能成事的藝術。可惜現在激進的力量抬頭,把本應是理性的民主思維,變成民主可以任性,實在令人十分惋惜。
作抉擇的時刻將臨,普選已是唾手可得,我們可以接受政改方案再求優化;亦可以一拍兩散、原地踏步,使香港繼續蹉跎歲月。我希望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們支持政改,歷史會記下你們的貢獻。
作者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
我們不需要向中央政府繳稅,每一個香港賺的銀元都是香港人自己享受,但並不見得我們懂得珍惜資源。2015年到2016年政府的開支預算,預留了700億元作基本開支,其中有27個基本工程項目的撥款申請在2013至14年度提出的但仍未經審議,平均延遲開工6個月,增加費用約25億元,但立法會內的拉布未停止過,創新科技局將會再遭拉布,拉布的成本估計是每日200多萬元。內務委員會副主席梁君彥曾指出,政府在2013至14年度提交的29項法案,只有其中8項獲通過,少於三分之一,屬於歷史新低。
行政和立法之間的關係必須改善,相信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拉布使香港的基建、科技創新等重要發展領域中落後,施政困難,令增加土地供應和基層房屋、改善民生的政策放慢,已是有目共睹。為了香港下一代的福祉,我們必須改善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讓他既有中央的信任和授權,亦有香港市民的支持,用政績來爭取市民的信任和福祉。
2017年能夠普選行政長官,就是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作出重大的調整,以突破上述的困局。香港政府現在提出的行政長官普選的方案,並非每一個人都認為理想,但大部分香港人認為可以先接受,日後從實踐中再謀優化,其實是最符合香港一向穩中求進的行事方法。否決了這個方案,實現普選就變成遙遙無期,就算將來再啟動五部曲,誰也不能預測是否每一步都順利。
79天的佔領運動,壓縮了香港政府進行第二輪政改諮詢的空間。現在提出的政改方案,是由120名到240名提名委員推薦,最高可有10位人士參選。提名委員可以投2到N票(N是等於參選人的數目),可以使多人進入普選階段。因為提名階段是不記名投票,各委員自由選擇心儀人物,使人難以操控最後結果。如果兩極端立場的票選擇投向溫和中間派的參選人,以排除對方的代表人物勝出,這種投票方法是對中間溫和派有利。2017年的提名委員會,是在2016年由香港人選出,並非由中央委任。現在誰也不能硬說會有什麼結果。
但如果今年6月或7月,立法會否決了政改方案,一個肯定的結果是行政長官的普選和立法會的普選都變得遙遙無期。
政治是能夠成事的藝術
對政治領袖而言「政治是一種能夠成事的藝術」。1989年六四之後,當時港督衛奕信爵士提出了興建玫瑰園計劃,就是以赤鱲角機場為核心的多項路、橋等基建計劃去保持香港人對前途的信心,但計劃一直超支。中國是非常擔心香港的儲備被花光了,還要負巨債。魯平主任心急地連問3次「你說怎麼辦?」當時中英雙方是充滿猜疑,但由於保持香港穩定過渡是大局所需,由1991年4月7日雙方經過多回合的艱辛談判,到同年9月3日,英國首相馬卓安訪北京,簽訂新機場建設諒解備忘錄,中英雙方合力支持這些基建上馬,今天成為香港寶貴的資產。這只是當年許多本來解不了的死結之一。但為着同一個目標,雙方又促成了立法會直通車和聯合聯絡小組的照鏡式(Mirror Image)跨越九七運作、基本法的條文都一一由爭議變成同意,讓香港由殖民地順利過渡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衛奕信爵士至今仍是中國的朋友,魯平主任更使人懷念。
2012年5名超級功能組別議員的產生,香港人可以一人投兩票,就表現了這種能成事的藝術。可惜現在激進的力量抬頭,把本應是理性的民主思維,變成民主可以任性,實在令人十分惋惜。
作抉擇的時刻將臨,普選已是唾手可得,我們可以接受政改方案再求優化;亦可以一拍兩散、原地踏步,使香港繼續蹉跎歲月。我希望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們支持政改,歷史會記下你們的貢獻。
作者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