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歷久不衰 聚焦1940年代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7日 06:35
2015年05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對於考古學者來說,歷史是寶藏;而對於品牌來說,歷史更加是可持續開採的金鑛。像Panerai,腕表系列多年來就只有Radiomir和Luminor兩款,分別是品牌來自1930年代和1950年代的設計,一直沿用數十年,歷久不衰;而近兩年主打的新系列Radiomir 1940,亦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源自當年的設計原形。


大約在1940年時,因應意大利海軍突擊隊員的嚴格要求,Panerai在原有的Radiomir設計上進行改良,並重新設計成新表殼外形。當意大利海軍突擊隊員戴著Radiomir在水下執行艱巨任務攻擊艦船時,Radiomir只以一根粗鋼線彎曲焊接在表殼上的表耳相對脆弱,令表帶有脫落的風險。在1940年代的改良版本中,品牌便將表耳變得更大更堅固,因為它和表殼是由同一塊精鋼切割而成的。


表耳 表殼 表帶更堅固

而跟表耳一樣,表帶的固定系統也進行了更改,變得更簡潔,也更牢固。之前的皮革表帶,需要環繞線型表耳後縫合在一起,而新構造的表耳本身設有小孔,將小圓管插入到表帶末端的圓環後,即可將圓管嵌入到小孔中,這令佩戴者可輕易更換皮革表帶。


除表耳進行了修改外,原本Radiomir的枕形輪廓變得不像之前那樣鮮明,上鏈表冠亦稍微加大,並以圓柱形設計取代原本的圓錐形(1c),此改動是為了令調校時間變得更容易。這些細節改動,當時只為方便海軍而設,但經歷時間考驗後,也證明是再實用不過的設計。腕表的線條外形,亦跟意大利當時的設計互相呼應。直到2012年,品牌決定將此表殼量化生產,以Radiomir 1940為腕表外殼命名,既記錄了設計源自Radiomir表殼,也是1940年代的產物。


兩枚全新Radiomir 1940

Radiomir 1940雖然是Panerai家族當中年紀最輕的成員,卻不代表不被品牌重視。繼年初在日內瓦表展發表了一枚PAM516 Radiomir 1940 Equation of Time腕表後,品牌最近亦發表了兩枚全新從未曝光的Radiomir 1940腕表,分別是PAM570 3日動力儲存兩地時間紅金腕表和PAM619 3日動力儲存自動鈦金屬腕表。


限量版紅金表殼 顯兩地時區

PAM570(1a)備有兩地時區顯示GMT功能,限量版腕表的47毫米枕形表殼以5NPt紅金製成,含有較高比例的銅及小量鉑金,有助減少表殼氧化,令紅金顏色更持久,而較特別的是表框內的表盤並非品牌常見的啞面棕色,而是經過緞光潤飾而成,在不同角度會折射出太陽的放射線光紋。秒針位於9時位置的小表盤上,置中的箭型指針顯示第二時區,3時位置設日曆視窗,表底則有3日動力儲存顯示(1b)。


鈦金屬製造 輕巧抗腐蝕

PAM619(1d)尺寸為45毫米,表殼以兩種鈦金屬物料糅合而成︰表殼以第二級鈦金屬製造,比精鋼輕巧4成,抗腐蝕,而且能承載最複雜的機構組裝工序。表圈圓環和表冠則以第五級鈦金屬製造,與第二級鈦金屬的分別在於可接受拋光處理。兩種鈦金屬配搭,增加腕表的層次感。除了表殼,新表的機芯也是PAM619的重點所在。


配搭品牌首枚配搭偏心擺陀的自動上鏈機芯P.4000(1e),偏心擺陀的設計令機芯厚度大幅減少,厚度只有3.95毫米。擺陀由高密度鎢金屬製成,能雙向擺動,配合兩個連接的發條盒,可儲存三日動力。P.4000機芯還有一項特別裝置,在拔出表冠調校時間時能停止平衡擺輪的振動,令佩戴者能精確調校時間至秒鐘。


比起Radiomir的相對斯文優雅外形和Luminor分量十足的大塊頭護表橋設計,Radiomir 1940可說是集合兩個設計的特點,也難怪只短短面世3年,已令不少表迷愛上。品牌將目光聚焦在系列上,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文:Tung Cheung

圖:胡景禧、品牌提供

查詢:Panerai 2829 2711

編輯﹕趙楚翹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