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二手樓價節節攀升居高不下,股市氣氛亦十分火爆,恒指直逼30,000點大關,交投興旺更是推動港交所(0388)股價破頂。隨著資產價格不斷走高,是應繼續追貨還是獲利離場重新部署?本期「湯文亮會客室」請來曾淵滄教授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立足「股樓大戰」。
˙湯:湯文亮 ˙陸:陸振球 ˙曾:曾淵滄
湯:為什麼新樓愈賣愈便宜,但二手樓、細價樓卻屢創新高?
曾:很容易解釋。因為開發商也就是做批發商,既然是批發商就應該給一個折扣,所以發展商就藉低於市價清貨。二手業主又不急著放盤,供應少,所以就變得二手樓價站很穩,中原指數也很穩定。
二手樓供應少 價較一手硬淨
湯:與2008年相比,為何現在地產商改變策略,不將新盤賣得那麼貴呢?
曾:近年推出了很多土地,通常四五年後就有貨,兩年就可以賣樓花。所以發展商明白,如果現在不清貨,未來等大量新盤再推出時一併清貨就很難了。
陸:今年美國可能加息,是否會令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現?
曾:不會。大家都已經預料會加息,而且聯儲局也一直表示幅度不會很大。
湯:加息並不是很要緊,加不到那麼高的息。但作為一個生意人,我反而覺得香港是經濟環境弱。我以微觀看宏觀,2012年時我問同事,商業、住宅、鋪位、寫字樓等的出租情况如何,得到的回答是出租率近100%,最少半年內都不會有空置,當時我就覺得樓價不會跌。但今年我有些擔心,經濟變弱,吉舖也變多。
曾:香港的經濟環境變弱會影響到一些商鋪,但是不會影響到細價樓。因為想「上車」的人真的拿不出400萬,所以問題不是呎價多少,而是整個銀碼是否負擔得起。發展商與業主都清楚他們拿不出那麼多,反而導致細價樓的呎價愈來愈高。
看重入貨位多於出貨位
陸:湯博士有一套「逢三退一」的投資策略,教授買樓的策略又是怎樣?
湯:有人問我樓市何時到巔峰?我說當最差的物業,例如後巷與靠近二樓垃圾房的一些物業都可以賣到高價時就見頂了。又有人問樓市什麼時候最抵?我覺得,當這類樓都能賣到合理價錢時就是最抵的時候。
曾:現在如果真的要放盤,一定是放最差的盤,股票也是一樣。而我有些不同,因為我不是做生意的人,所以我從來沒有沽過,我只關心是否在合適的時候買入。我買樓的唯一目的就是收租。就算2003年樓下大跌的時候,我也沒有沽貨,而是多買了幾套。現在的入貨點肯定算高了。
陸:有許多年輕人想盡辦法借錢「上車」,是不是沒有看清周期?
曾:周期一定會發生,樓價最終都會跌。就看自己是自住還是投資,如果是投資就可以等,一定會有下跌,要收租的話現在的價錢一定不算便宜。
買樓買股策略 逢三退一
陸:傳湯博士買港交所賺了一億,是否屬實?曾教授也持有港交所,怎樣部署?
湯:如果港交所股價不跌回去就接近一億,但逢三退一,現在已經賣掉三分之一。早前陸東告訴我,港交所3年內見500元,我又喜歡它透明,沒有不明債務,派九成息,且不會供股。等到港股通開通,我在港交所接近300元時放出了三分之一。
曾:其實我不是一個整日買入賣出的人。第一次我買入港交所是2003年,那時大災大難,什麼都便宜,而我大手買股票也一定是要等有災難的時候。港交所曾經因為「港股直通車」的消息從38.8元升到260多元。但「直通車」沒有後,港交所「起飛」的機會就沒有了,所以我立刻就沽出並賺了不少。而現在滬港通推出,我很勇敢的用自己的名字出了一本書叫「機不可失」,如果滬港通之後港交所再不升,那我的名字就不敢再見人了。
明報記者 尉奕陽
■有片睇,本文僅輯錄了會客室小量內容,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25522.htm
[尉奕陽 湯文亮會客室]
˙湯:湯文亮 ˙陸:陸振球 ˙曾:曾淵滄
湯:為什麼新樓愈賣愈便宜,但二手樓、細價樓卻屢創新高?
曾:很容易解釋。因為開發商也就是做批發商,既然是批發商就應該給一個折扣,所以發展商就藉低於市價清貨。二手業主又不急著放盤,供應少,所以就變得二手樓價站很穩,中原指數也很穩定。
二手樓供應少 價較一手硬淨
湯:與2008年相比,為何現在地產商改變策略,不將新盤賣得那麼貴呢?
曾:近年推出了很多土地,通常四五年後就有貨,兩年就可以賣樓花。所以發展商明白,如果現在不清貨,未來等大量新盤再推出時一併清貨就很難了。
陸:今年美國可能加息,是否會令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現?
曾:不會。大家都已經預料會加息,而且聯儲局也一直表示幅度不會很大。
湯:加息並不是很要緊,加不到那麼高的息。但作為一個生意人,我反而覺得香港是經濟環境弱。我以微觀看宏觀,2012年時我問同事,商業、住宅、鋪位、寫字樓等的出租情况如何,得到的回答是出租率近100%,最少半年內都不會有空置,當時我就覺得樓價不會跌。但今年我有些擔心,經濟變弱,吉舖也變多。
曾:香港的經濟環境變弱會影響到一些商鋪,但是不會影響到細價樓。因為想「上車」的人真的拿不出400萬,所以問題不是呎價多少,而是整個銀碼是否負擔得起。發展商與業主都清楚他們拿不出那麼多,反而導致細價樓的呎價愈來愈高。
看重入貨位多於出貨位
陸:湯博士有一套「逢三退一」的投資策略,教授買樓的策略又是怎樣?
湯:有人問我樓市何時到巔峰?我說當最差的物業,例如後巷與靠近二樓垃圾房的一些物業都可以賣到高價時就見頂了。又有人問樓市什麼時候最抵?我覺得,當這類樓都能賣到合理價錢時就是最抵的時候。
曾:現在如果真的要放盤,一定是放最差的盤,股票也是一樣。而我有些不同,因為我不是做生意的人,所以我從來沒有沽過,我只關心是否在合適的時候買入。我買樓的唯一目的就是收租。就算2003年樓下大跌的時候,我也沒有沽貨,而是多買了幾套。現在的入貨點肯定算高了。
陸:有許多年輕人想盡辦法借錢「上車」,是不是沒有看清周期?
曾:周期一定會發生,樓價最終都會跌。就看自己是自住還是投資,如果是投資就可以等,一定會有下跌,要收租的話現在的價錢一定不算便宜。
買樓買股策略 逢三退一
陸:傳湯博士買港交所賺了一億,是否屬實?曾教授也持有港交所,怎樣部署?
湯:如果港交所股價不跌回去就接近一億,但逢三退一,現在已經賣掉三分之一。早前陸東告訴我,港交所3年內見500元,我又喜歡它透明,沒有不明債務,派九成息,且不會供股。等到港股通開通,我在港交所接近300元時放出了三分之一。
曾:其實我不是一個整日買入賣出的人。第一次我買入港交所是2003年,那時大災大難,什麼都便宜,而我大手買股票也一定是要等有災難的時候。港交所曾經因為「港股直通車」的消息從38.8元升到260多元。但「直通車」沒有後,港交所「起飛」的機會就沒有了,所以我立刻就沽出並賺了不少。而現在滬港通推出,我很勇敢的用自己的名字出了一本書叫「機不可失」,如果滬港通之後港交所再不升,那我的名字就不敢再見人了。
明報記者 尉奕陽
■有片睇,本文僅輯錄了會客室小量內容,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25522.htm
[尉奕陽 湯文亮會客室]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