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幣兩年後浮動 分析稱進度太慢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8日 06:35
2015年05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公布的年度報告,除首次明確表示人民幣匯率不再被低估之外,還提到中國政府應加快推進匯率改革,在2至3年內實現自由浮動。分析認為,中國由匯改至今已10年,雖然只欠擴大及撤銷匯率上下浮波幅區間已可實現自由浮動,但要待2年後才實現,進程已算慢,亦只有實現了自由浮動,人民幣才能達至自由兌換。


除IMF的報告,外電《路透》引述美國財政部一名高級官員也表示,中國必須推動人民幣自由化進程,繼續完成匯率改革,開放資本帳戶,放鬆對匯率的管制,又認為這些改革對於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是必要的。


中國匯改始於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2012年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下浮波幅區間由0.5%擴大至1%;2014年再將上下浮波幅區間擴大至2%。踏入匯改第10個年頭,據人行的首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今年還要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


但對於匯改速度,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師魯政委直言比預期慢,早於2012年他已撰文建議人行應有序擴大人民幣上下浮波幅區間,到2015年達到20%,此後便可完全放開,但至今波幅區間只擴大至2%,認為中央對匯率波動的風險考量過於謹慎。


自由兌換須先自由浮動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也表示,若要到2017年或2018年人民幣才自由浮動,步伐已算放緩,但無論如何,何時實現自由浮動仍需視乎人行進度,預料今年會再擴大波幅區間,明年或之後可能再擴大至最終全面取消,「就是時間問題而已」;至於人行每天公布的匯率中間價,楊宇霆指在區間逐步擴大下,中間價的作用就會逐步減弱,由市場主導匯率,因此只要撤銷區間,已可算是達到自由浮動。


不過,自由浮動不等於自由兌換,魯政委便表示,根據所有國際化貨幣的經驗,在匯率仍然缺乏彈性下,資本項目不可能開放,因為缺乏足夠彈性的貨幣不能用於大宗國際交易,因此人民幣要做到自由兌換之前,首先就是要做到自由浮動。


至於人民幣自由浮動對本港的影響,楊宇霆認為,除非屆時人民幣匯率被過分高估或低估,否則以目前較穩定的水平而言,自由浮動不會帶來匯率急劇波動,從而影響香港市場;反而實現自由兌換後,資金進出內地的量大幅增加,才有可能給香港帶來衝擊,但這已是資本帳開放的問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