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下稱委員會)建議政府資助半日制幼稚園的教學開支,學費全免,而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幼稚園(以下統稱全日制)獲得的資助,只較半日制多25%至30%,即是學生仍然要繳交學費。這個建議備受爭議,有批評認為偏離了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原旨。委員會的建議涉及資源投放考慮,不過由於全數資助全日制需要多少財政開支,當局未提供有關數據,因此未能判斷建議是否合理恰當。另外,委員會的建議是否偏離人力資源政策,也值得討論。
全日制幼園有功能
可釋放家庭勞動力
委員會之設,緣起於梁振英參與特首時,教育政綱列明「盡快實施15年免費教育」,包括幼稚園免費等。因此,對委員會的成立和工作方向,公衆一貫認為是要落實幼稚園免費教育。現在委員會的建議,只有約佔六成的半日制可免學費,受家長歡迎的全日制則仍須交學費,成為半吊子的免費幼稚園教育,所以不少家長對此有意見。
委員會指出,一些較先進國家的幼稚園教育每日上課約3小時、每周15小時,並引述學術研究認為家庭培育和家長參與對幼兒成長甚為重要,幼兒較長時間留在學校不是最好安排,又說兒童能否獲益乃視乎課程質素而非接受幼兒教育課程的時數,云云。委員會藉此說明幼兒教育以半日制模式較理想,符合兒童需要。這種變相褒半日制而貶全日制,從學術層面或許有理據,不過本港幼稚園教育生態,涉及家長實際需要,有另類實質功能,純粹用理論則不能解釋。
本港家長對全日制幼稚園,可以用渴求來形容,因為有實際需要;幼稚園類別在數量上,也反映這個情况。2014/15年度,在760所本地非牟利幼稚園當中,381所(約佔50%)同時開辦半日制及全日制班級,235所(約佔31%)只開辦全日制班級,144所(19%)只開辦半日制班級。由此可見全日制需求遠多於半日制,情况與單親或雙職家庭有關;對於他們來說,子女進入幼稚園有兩方面需要:一是教育需要,同時是照顧需要,因為子女在全日制班級,家長才可以在職場打拼。
隨着老年社會來臨,本港工作人口勢將減少,如今必須應對得法,否則會影響經濟發展和增長。近年,政府經常表示會推出一些政策措施,釋放家庭主婦等勞動力投身職場,以紓緩人力緊絀,全日制幼稚園應視為釋放勞動力的措施之一。另外,若全日制獲全數資助教學開支,子女學費全免,對吸引中下階層勞動人口重出職場會是一種動力。
其實,委員會就半日制和全日制建議的邏輯,值得商榷。委員會雖然援引學術研究,對全日制教育成效存疑,但是也認同把全日制對比率由約兩成逐步增至約五成;設若幼稚園班級按這個方向發展,此消彼長之下,半日制會減少,而政府對全日制資助不變,即是不會全數資助,豈非有愈來愈多學生入讀幼稚園都要繳交學費?若出現這種情况,則「免費幼稚園教育」就更是一句空言了。
租金津貼上限
政府務必堅持
政府資助半日制和全日制幼稚園涉及公帑運用,半日制所需財政開支肯定少過全日制,只是委員會的報告書並無提供相關數據。因此,無從判斷全數資助全日制,政府的財政情况是否可以負擔,所以這方面數據應公開,讓社會作有意義討論。委員會提供了政府投放於幼稚園教育的整體開支,由2007/08財政年度的16億元,增加至2014/15年度的約34億元。以此推算,設若幼稚園都改為全日制,政府全數資助,則資助額或許要倍增至68億元,以政府財政收入穩定和坐擁龐大儲備,看不到無法負擔之理。
另外,全日制幼稚園獲全數資助之後,釋出勞動力可以衍生的經濟效益,價值上或許遠超資助開支。隨着工作人口增加,會帶動不少家庭脫離綜援網,環繞一些家庭的問題也得以紓解,增加中下階層向上流的機會等。由此觀之,政府宜從更高、更寬廣角度審視免費幼稚園教育問題,免費給幼兒提供優質教育的同時,結合人口政策、人力資源、經濟效益等整體考慮,才決定採取什麼具體方案。
除此之外,有兩點值得政府注意。首先,關於非牟利幼稚園的租金津貼,應該維持設上限的規定,因為這些幼稚園租用商業樓宇營運,在樓價飈升和租金高漲情况下,若租金津貼不設限,業主很大可能大幅加租,公帑就要為不合理的租金埋單;政府在這方面要堅持立場,不應退讓。其次,困擾幼稚園業界的校舍問題,委員會的報告書並未提出前瞻性建議;政府應該制訂時間表,規劃更多幼稚園校舍,或鼓勵辦學團體自置校舍,使幼稚園類如受資助小學、中學一樣,在不同處所營運,擺脫房地產波動的影響,專注於幼兒教育,做到「兒童優先, 給他們一個好的開始」。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