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社署處事官僚習氣 顢頇無能害苦長者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30日 06:35
2015年05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大埔劍橋護老院惡待長者事件發展到昨日,社會福利署宣布打算拒絕其續牌申請。表面看來,社署在行使公權力,嚴辦這家護老院,不過審視社署的處理,一派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官僚習氣,反而突顯私營安老院問題叢生。部分院舍長期惡待、甚至虐待長者,與社署監管不力有直接關係。另外,這宗個案除了暴露社署執行出問題,還揭示安老政策千瘡百孔,特首梁振英應該責成政府檢視院舍照顧長者的政策措施。找出問題,針對性地整頓改善,因為只有這樣才有望洗雪香港的恥辱,使長者在院舍有尊嚴地渡過人生後期階段的生活。


擬不續牌涉事院舍

我行我素語意不詳

社署就大埔劍橋護老院牌照的處理,由發言人以「回應」方式公布,行文指「涉事私營安老院位於大埔運頭街,其安老院牌照有效日期至本月三十一日」,社署不擬續牌;持牌人可以提出書面申述,經社署署長審視,若不接受,牌照就會失效。這個描述,相信是大多數人對「回應」的理解。可是,實情並非如此。


大埔劍橋護老院在運頭街一幢樓宇,佔用三層樓;記者追問社署,才知道社署「回應」所說牌照即將到期的是指二樓和三樓部分,至於一樓另有牌照是8月底才到期。護老院不獲續牌,繼續經營即屬違法,院舍內長者去向頓時成為問題。首先是社署未交代牌照分期屆滿,長者和家人在資訊不清的情况下,對於應該怎樣安排則會感到無所適從。其次是社署為何打算不續牌,「回應」並無交代,公衆不知道是否與長者露天赤身露體輪候洗澡有關,或是院舍未符合其他要求。


這家護老院涉及兩個牌照,可是都由同一批管理層、同一批職員提供服務。因此,公衆會有疑問,若他們的管理服務在二樓和三樓不合乎要求而導致未獲續牌,難道他們在一樓提供的管理服務質量是完全不一樣?公衆不知道答案,卻知道他們在一樓的表現與在二樓三樓並無不同。在這種情况下,即使牌照未到期而仍然繼續營運下去,那要怎樣保證已經暴露人前的惡行不會施於一樓的長者?就此,社署要解釋和交代。


另外,社署的「回應」並未提供具體做法去協助受影響長者另覓院舍宿位,只說長者和家屬若遇到困難,可致電支援小組或社署熱線查詢,云云。今次事先張揚對一家安老院不續牌,無論社署怎樣定性此事的性質,即使大埔劍橋護老院提出書面申述,很難想像社署署長會改變不續牌的意向。基於此事必有長者受影響,若「以人為本」是社署服務市民的宗旨,則理應派員到院舍登記、與受影響長者或家屬商討善後事宜。但是,社署早上公布一份「回應」之後並沒有即時相應行動跟進,有長者家屬表示到昨日傍晚仍未有社署或院舍人員與他們接觸;接下來應該怎麼辦?他們不知道。


其實,上述種種情况,社署只要由負責官員召開記者會,由傳媒提問,官員解答之後就會清晰無誤;可惜是社署處理這次事件顯得藏頭露尾,迄今仍未坦承交代。事實上,事件經《明報》揭露到今日第六日,社署署長葉文娟從未公開講及此事。社署處理這宗惡待長者事件表現出我行我素,有罔顧長者和家屬感受不安之嫌,也不見向公衆清楚交代;雖然有文字交代則類如打官腔,處處顯露官僚習氣。可以說,這是社署近年處理得最差的事件,因而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已經大打折扣。


突擊巡查各說各話

廉署等應介入調查

統率社署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本周四曾就此事公開面對傳媒一次;當時他處處維護社署,舉出數字「證明」社署克盡厥職,例如多年來曾對涉事護老院巡視96次,更一再申明有包括不動聲色的突擊巡查等。就巡查安老院,張建宗不可能親自參與,他回答傳媒提問引用的數字資料相信都由社署提供,顯示他未質疑下屬弄虛作假。不過,巡查96次卻未發現問題,若張建宗真心實意照單全收,則他在此事上的認知就很有問題。


關於社署巡查安老院,近日業界和曾經在院舍工作的人士都指出,無論是突擊或慣常巡查,院舍都會在事前得知而做好準備,巡查人員不會發現問題。既然張局長深信下屬的說詞,業界過來人則有不同說法,而巡查質素攸關安老院是否宜居,我們建議一些部門介入調查:例如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社署如何處理對安老院的投訴、審計署從衡工量值角度審視巡查效益、廉政公署應主動調查有關院舍事前收到巡查通知的說法是否可能涉及刑事罪行,以確定巡查機制是否已經被攻破。


這次惡待長者事件暴露出社署未盡職盡責,官員顢頇無能,規管上出問題已可肯定。特首梁振英前日在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時對此事表示痛心,並透露已經與司長和局長開會,將嚴肅處理,云云。社署把事件交給警方調查是否有刑事成分和不續牌等做法,未知會否就是所謂「嚴肅處理」;若認為只要懲治了涉事安老院就算解決了問題,那是盲目樂觀了。若梁振英真的想為長者做點事,首先應該責成政府全面檢討對安老院的規管,從制度上確保不再出現虐老情事;其次是規劃更多安老院用地,顯著增加資助院舍,從安老設施確保長者得到有尊嚴的看待。只有做到這兩點,才算是嚴肅處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