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德國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德國已取代日本成為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專家警告這趨勢恐導致勞動力短缺,長遠會損害這歐洲強國經濟。
德國審計公司BDO及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HWWI)上周五發表報告指出,過去5年內,德國每年每1000人平均誕下8.2名嬰兒,比日本的8.4名更少。若單看歐洲,葡萄牙(9人)和意大利(9.3人)排第二及第三。全球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國家尼日爾,年均每1000人誕生50名嬰兒。
日本第二低 尼日爾居首
HWWI主管福佩爾(Henning Vopel)稱,德國出生率下跌意味國內勞動人口比例會減少,預計到2030年,20歲至65歲的勞動人口會由現在的61%跌至54%。BDO董事普羅布斯特(Arno Probst)稱,這情况最後會令德國僱主面對更高的工資成本,並警告會影響經濟發展,「欠缺強勁勞動力市場,德國長遠不能再保持其經濟優勢」。普羅布斯特表示,德國需要透過吸納年輕移民勞工填補這個重大技術勞動缺口,且亦需要更多女性投身職場。
柏林人口發展研究所專家西韋特(Stephan Sievert)指出,1970年起,德國女性一生平均生育維持在1.4名孩子,相比下法國或北歐的婦女平均生育2名孩子。他指出,這是由於多年來德國婦女一旦生了孩子,都較少繼續工作,寧願留在家照顧孩子,縱使這情况已有轉變,但始終難完全改變這個傳統社會規範。
德年耗1.7萬億鼓勵生育
德國多年來都有實施鼓勵生育及女性就業的政策,政府每年用以鼓勵和津貼民眾生育而直接支出或減免的款項,估計有2000億歐元(約1.7萬億港元),目前該國頭兩胎孩子每人每月可獲184歐元(約1556港元)補貼,第3胎每月獲190歐元,第4個孩子開始可獲215歐元,一直領取至18歲;新生兒的父親有薪育嬰假最長可達14個月,且亦擴大日間育嬰服務,增加託兒所,鼓勵年輕母親工作。不過這些措施實施多年,成效依然不彰,有分析指出,政府一方面加強託兒福利,一方面又「派錢」給專心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媽媽,政策自相矛盾。
(BBC/德國之聲/明鏡)
德國審計公司BDO及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HWWI)上周五發表報告指出,過去5年內,德國每年每1000人平均誕下8.2名嬰兒,比日本的8.4名更少。若單看歐洲,葡萄牙(9人)和意大利(9.3人)排第二及第三。全球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國家尼日爾,年均每1000人誕生50名嬰兒。
日本第二低 尼日爾居首
HWWI主管福佩爾(Henning Vopel)稱,德國出生率下跌意味國內勞動人口比例會減少,預計到2030年,20歲至65歲的勞動人口會由現在的61%跌至54%。BDO董事普羅布斯特(Arno Probst)稱,這情况最後會令德國僱主面對更高的工資成本,並警告會影響經濟發展,「欠缺強勁勞動力市場,德國長遠不能再保持其經濟優勢」。普羅布斯特表示,德國需要透過吸納年輕移民勞工填補這個重大技術勞動缺口,且亦需要更多女性投身職場。
柏林人口發展研究所專家西韋特(Stephan Sievert)指出,1970年起,德國女性一生平均生育維持在1.4名孩子,相比下法國或北歐的婦女平均生育2名孩子。他指出,這是由於多年來德國婦女一旦生了孩子,都較少繼續工作,寧願留在家照顧孩子,縱使這情况已有轉變,但始終難完全改變這個傳統社會規範。
德年耗1.7萬億鼓勵生育
德國多年來都有實施鼓勵生育及女性就業的政策,政府每年用以鼓勵和津貼民眾生育而直接支出或減免的款項,估計有2000億歐元(約1.7萬億港元),目前該國頭兩胎孩子每人每月可獲184歐元(約1556港元)補貼,第3胎每月獲190歐元,第4個孩子開始可獲215歐元,一直領取至18歲;新生兒的父親有薪育嬰假最長可達14個月,且亦擴大日間育嬰服務,增加託兒所,鼓勵年輕母親工作。不過這些措施實施多年,成效依然不彰,有分析指出,政府一方面加強託兒福利,一方面又「派錢」給專心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媽媽,政策自相矛盾。
(BBC/德國之聲/明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