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開英文班基準 學者指可放寬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01日 06:35
2015年06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根據語言微調的規定,中一班內85%學生為成績全港前列40%,該班就可全面以英文教學。此基準源自中大教育心理學系講座教授侯傑泰2004年的研究。侯近日向本報表示,40%並非「神聖不可侵犯」,認同當局放寬指標以減少震盪,最重要是學校有好團隊。


侯傑泰﹕非神聖不可侵

2004年獲教育統籌委員會委託研究的侯傑泰表示,當年採用「Angoff釐定標準」,邀請各科教師及家長反覆討論「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Pre S1)英文科試卷的題目,釐定適合以英語學習的學生最低限度該答對哪些題目,再對照全港學生在Pre S1的表現,得出約40%學生有能力以英語學習。


如何劃界視乎人才需求

他說40%指標涉主觀判斷,可以放寬,如何劃界是取捨,「視乎你要多少英文人才,學生學多了英文,但會削弱學科學習」。但他認為即使讓更多「不達標」學生以英語學習,負面影響也不大,最重要是學校有優秀校長,「校長是學校的靈魂,要鼓勵教師進修、要求英文科教師互相觀課,令團隊做得更好,這比教師英文水平好可能更重要」。


指最重要有優秀校長

侯續說,局方可要求收生質素不達標的學校交代如何加強支援學生,及設立質素保證機制,自行檢視學生學習情况。若有學校不斷被投訴未能提供足夠支援,局方再跟進。他又認為毋須再做一次研究微調「40%」,因「短期內再做研究,結果也不會變」。


至於有85%學生達標就可以成為英中,此指標是教統會2004年參考了以往7年英中的經驗及蒐集教育界意見而制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