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外資湧入中國 如同泥牛入海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01日 06:35
2015年06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現今投資市場的世界,已進入ETF時代,基金買賣現在已近荼靡,投資者只要覺得勢色有異,掛個電話或電腦下盤,就馬上可以把手上的ETF(其實相當於某類型的基金)轉手,省卻了許許多多的手續費和時間。這種投資方式大行其道,正道出了基金買賣已是夕陽行業,除了倚靠個人的聲望和魅力去吸引客戶外,其餘的都盡數給ETF的買賣比下去了。


ETF易買 基金步向夕陽

富時指數以「過渡」 方式納入A股成分,但比例僅5%。市場皆唱利好,惟我獨覺利淡。因為可能造就MSCI去抄襲,而只會提供一個很小的「過渡」百份比給A股而已。就好像外國人出了三艘救生艇去救援,但岸上需要使用的人卻是成千上萬!


想想看,現在國內股市的市值已達60萬億元,每天交投高達2萬億元,外國資金如進入中國市場,只會有如泥牛入海,給國內的資金化解於無形。因此這類型的利好消息,其實影響極微,如有波動,更是宜沽不宜買、宜走不宜留!最近香港的市况都是高開低走、陰燭長懸,正是反映實况。


趁高沽貨成共識

很多人以為香港基金在國內會很容易打出名堂,其實只是美麗的誤會。在國內,基金的銷售網絡遠比品牌重要,而且在香港註冊的基金其實有如鳳毛麟角,以為國內的投資者會對香港的基金慕名而來,恐怕只是一廂情願。因此這些消息進入市場後,趁高沽貨似是共識,就會造成市况易跌難升了。


炒股的人可能從來沒有做過生意,根本不會了解到做生意的痛苦!不單辛苦麻煩,而且網絡經營更是難中之難、重中之重!因此早前爆出的「基金互換」消息就說其利好其實是脫離實際的。


誘外資入市 「以股代債」

中國現在的國策是想誘逼一些外國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從而以股代債。但僧多粥少之下,區區數個百分比的權重成分對A股影響不大,外資反而可以擇肥而噬。沒有優秀的業績、沒有超值的價位,恐怕不會受到外資青睞。


現在香港的好消息連珠炮發,市况卻是久沉不起,說明外資並不急於接貨,但中資卻急於沽貨!故現况只宜短炒,並不適宜作長期持有。


現今市况積弱已成,短炒其實也十分困難。不能因為市價低就以為是值博,因為市場上經歷了大成交,其實充斥著太多「蟹貨」!而這些投資者可能並非心理質素很高的人,只是早前見市况大好,就跑去「人炒我炒」的一分子。現在「坐了艇」,甫見家鄉時就會急忙出貨,在這類人未消失前,大市都是難以飛升的。我們如要投資,就要看有沒有較長遠的經營概念可以令自己信服。


我會將香港市場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和中國的關聯性較低的,在其中找一些優秀的股份作長期持有;而另一部分,是和中國有關聯的,但要有優秀概念支持的。


農業合國情 宜小注吸

個人並不看好核電,但我會看好農業機器這一類。現在國內的農地可以租賃,因此產權變得清晰,就有可能出現農業的大規模化。而高增值的農作物斷不可能由個別的農民可以發展出來,因此農業集團的興起是指日可待,配合國情是有可取之處。而這些只宜小注吸納後作長期持有,冀能有可觀的升幅就可出售。


最近市場跌勢急勁,但在這波升浪中,好像已經是第四次暴跌了,因此也用不着太驚慌,只是不知道在哪一次才是真正的崩盤而令自己難以超生而已。


有報道說中國產生億萬富豪的速度比美國還要快,但中國的富豪如不是去圈地霸地,就是去炒股票而跑出來的,有多少是能改變世界的?現在股市就有如一個六合彩的「搞珠機」,不是我賺了你的錢就是你賺了我的錢!結果勝出的就有如集資跑了一個富豪出來,這其實是中國人的悲哀!

資金轉向歐美日

美元轉強,個人已加大了歐洲和日本的投資額度,但歐洲因受希臘問題的困擾,而且歐洲的汽車股亦已今非昔比,到處都產能過剩,如沒突出的品牌,實在只能博蠅頭小利。另外也加大了美股成分,而稍前則趁利好消息而減持了中國和香港股份。


印度的ETF已弱了很多,其概念其實不俗,但市况似是不就,於是就把資金轉往歐洲和美國作出策略性投資,再靜觀其變。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主持︰黃國英、劉羽葳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