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2015年6月將是香港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月份,它不僅將決定政改方案通過與否,還將決定人們使用的「泛民派」稱謂是否要重新界定與更名。
港府或於6月17日把政改方案提交立法會,預料最遲24日投票,決定香港2017年能否實現普選特首。這事實上使香港各界尤其是持反對意見的泛民派步入「考場」,「考試成績」有可能造成泛民派被更名。
現在過去將來檢驗泛民真偽
「泛民」之「民」者,當乃「民主」之謂也;「民主」者,可謂「人民之主體(多數)做主」也。泛民派皆以「民主」自謂,而6月「大考」就將在3個方面——現在、過去與將來——檢驗「泛民」之「民」的真偽:
一、「現在篇」——是否以700萬港人的多數意志為依歸。一段時間以來各種民調結果都顯示,支持通過港府政改方案的港人佔了多數;即便在立法會,泛民也只能以勉强超過三分之一的少數抗衡支持政改方案的多數議員。不顧多數港人的意願而固執己見,這是「泛民派」的致命傷,也會對其「泛民」稱謂造成顛覆,一旦普選方案被阻滯,人們自會質疑所謂「泛民派」是否實為「偽泛民派」甚或「反民派」;
二、「歷史篇」——泛民「履歷表」寫明其「選擇性民主」的歷史面目。今日的泛民領導人,其人生爭民主的黃金年齡段應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末期,但其時卻無一人向港英當局發難;而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後,忽然想起人間尚有「民主」二字,紛紛結黨拉派。如此倒也罷了,但行至今日,以民主之名處處與港府和中央對抗,乃至棄多數港人意願於不顧,則實違「民主」之真意,不能不令人懷疑其為「選擇性民主」。倒是泛民今天有可以否決政改方案的「民主」,乃是托福中央政府在九七回歸時保留了現在的香港體制,包括立法會的民選,乃至承諾在香港實現普選。恰恰是中央政府以《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開啓了香港民主的進程。應該看到,2017年大選乃是這一分階段民主進程的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的提升與第三階段的準備,泛民派看不到或不願看到這一點,於香港之民主實為有害無利。
三、「將來篇」——泛民將在「後政改攻防期」接受檢驗。政改方案表決後,不管結果如何,香港都應回歸發展經濟的主軸,這是多數港人的希望。而泛民派是否願意在政改方案表決後(不管結果如何)收手,是對其真民主還是假民主的試金石。
港府或於6月17日把政改方案提交立法會,預料最遲24日投票,決定香港2017年能否實現普選特首。這事實上使香港各界尤其是持反對意見的泛民派步入「考場」,「考試成績」有可能造成泛民派被更名。
現在過去將來檢驗泛民真偽
「泛民」之「民」者,當乃「民主」之謂也;「民主」者,可謂「人民之主體(多數)做主」也。泛民派皆以「民主」自謂,而6月「大考」就將在3個方面——現在、過去與將來——檢驗「泛民」之「民」的真偽:
一、「現在篇」——是否以700萬港人的多數意志為依歸。一段時間以來各種民調結果都顯示,支持通過港府政改方案的港人佔了多數;即便在立法會,泛民也只能以勉强超過三分之一的少數抗衡支持政改方案的多數議員。不顧多數港人的意願而固執己見,這是「泛民派」的致命傷,也會對其「泛民」稱謂造成顛覆,一旦普選方案被阻滯,人們自會質疑所謂「泛民派」是否實為「偽泛民派」甚或「反民派」;
二、「歷史篇」——泛民「履歷表」寫明其「選擇性民主」的歷史面目。今日的泛民領導人,其人生爭民主的黃金年齡段應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末期,但其時卻無一人向港英當局發難;而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後,忽然想起人間尚有「民主」二字,紛紛結黨拉派。如此倒也罷了,但行至今日,以民主之名處處與港府和中央對抗,乃至棄多數港人意願於不顧,則實違「民主」之真意,不能不令人懷疑其為「選擇性民主」。倒是泛民今天有可以否決政改方案的「民主」,乃是托福中央政府在九七回歸時保留了現在的香港體制,包括立法會的民選,乃至承諾在香港實現普選。恰恰是中央政府以《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開啓了香港民主的進程。應該看到,2017年大選乃是這一分階段民主進程的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的提升與第三階段的準備,泛民派看不到或不願看到這一點,於香港之民主實為有害無利。
三、「將來篇」——泛民將在「後政改攻防期」接受檢驗。政改方案表決後,不管結果如何,香港都應回歸發展經濟的主軸,這是多數港人的希望。而泛民派是否願意在政改方案表決後(不管結果如何)收手,是對其真民主還是假民主的試金石。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