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大法律學者﹕8.31下優化無用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08日 06:35
2015年06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泛民不滿人大常委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中間派人士提出不少在8•31框架下的優化建議,包括提名委員會公司票轉個人票、「白票守尾門」,以及希望中央可承諾改善方案,但觀乎中央官員早前南下與立法會議員見面時發放的信息,都反映這些改良建議不獲接受。本報較早前訪問了港大的法律學者,他們認為就算加入優化建議,都無法令8•31框架下的普選方案,變得讓市民有真正選擇。不過,建制派或北京學者均稱,現方案雖非最理想,但推行普選後仍可優化。


明報記者 楊康琪

憲法學者、港大法律學院教授戴大為(Michael Davis)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就普選提出「國際標準」的概念是讓市民判斷一個選舉制度是否公平合理,他說,根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5條,一個公平的選舉制度可給予選民真正自由的選擇。


戴大為﹕難予市民真正自由選擇

戴大為逐一剖釋中間派提出的優化建議,是否足以令8•31框架下的方案達到「國際標準」。提委會公司票轉個人票被視為可增提委會的民主成分,但戴大為說,公司票轉個人票都不代表提委會成員票值相等,舉例說如果一名提委代表8萬個選民,另一個只代表極少數選民,這不是一個公平的選舉。他說,提委會要真正達到平等的選舉,需重組整個架構及組成,同時刪減和減少一些代表性不足的委員數目,以達到提委的票值相等。


「守尾門」白票門檻應降至40%

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紀佩雅(Puja Kapai)說,公司票轉個人票只可對入閘階層造成影響,令入閘參選人更多元化。不過,由於出閘門檻維持過半數,即使轉個人票,都難保證出閘候選人可多元化。


至於「白票守尾門」建議,戴大為認為給予選民否決權雖是好提議,但難以令市民有真正自由的選擇。他解釋,泛民主派很難取得過半數白票,重啟整個選舉程序。紀佩雅覺得要取得50%白票門檻太高,難反映市民意願,建議降至40%。


中間溫和派提出改良方案暫不獲政府和中央官員正面回應。然而,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饒戈平早前在新華社發表署名文章說,廣泛代表性的提委會由社會各階層、各界別代表組成,民意基礎遠超任何一個政黨、政治派別或一定數量的「公民提名」,體現均衡參與、協商民主原則,有利於避免政黨競爭提名造成的社會對立,有利於避免可能出現的憲制危機和民粹主義。 饒又說,所有符合法定資格者都可平等地向提委會爭取提名、獲提委會同等考慮,沒有不合理限制被選舉權。


新華社﹕主流民意支持普選

官方新華社及央視新聞報道稱,香港主流民意支持依法普選行政長官,指從政商名人到基層民眾,在政制發展關鍵時刻均發聲,為順利實現一人一票普選貢獻力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