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外資難棄港 讓大媽執廉貨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10日 06:35
2015年06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生指數昨日跌326點,收報26,989點,成交金額1669億元。中國A股是否被納入MSCI指數前夕,資金大舉沽港股贈慶,中資股被拋售,三四線股及概念股更是血流成河。新興市場股市未有止跌迹象,而面對隨着美國及德國債息回升,走資壓力有增無減,港股下跌缺口被打開,短線易跌難升。不過,面對內地公募基金將快準備好,可以直接投資港股通,以及深港通有望年內啟動,相信外資不會放棄港股,讓位待大媽可以低位接貨,待洗牌重新部署後,將展現強勢。


MSCI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今早將有結果,而自富時上月底突然宣布納入A股的過渡性安排,激起市場對A股將納入MSCI新興市場憧憬,連帶可能引發市場對人民幣需求,離岸人民幣市場起漣漪,昨日創下了兩周多來的最大漲幅。不過,一旦納入MSCI預期落空,市場擔心打擊內地A股表現。


通縮風險仍在 人行勢再寬鬆

事實上,近日無論內地分析員及媒體都為是次A股納入MSCI的預期降溫,而近期A股強勢,相信受到流動性加大推動,多於納入MSCI。


內地上月CPI(消費物價指數)升幅放緩1.2%,PPI(生產物價指數)續跌,連同外貿數據,內外需求的疲軟,通縮風險根本沒得緩和,預期人民銀行進一步寬鬆政策。反之,A股被納入MSCI,估計分階段進行,每次可能帶來數百億人幣資金,相對內地股市每日成交超過兩萬億,只是杯水車薪,難左右大勢,意義大於一切。


匯控策略大計欠驚喜 短期利淡

反而龐大流動性如何流入實體更經濟,更是政府面對難題。內地樓市失寵,經濟疲弱,流動性自然流入股市,當然股市上漲,企業可以借助債務資本化,改善資產負債表,達到去槓桿成效,又可以達到引入民資,推動經濟及產業轉型,但去年第4季以來股市的市值及交投倍翻,資產價格不繼抬高,卻不見得可以為經濟注入新活力。


匯控(0005)策略日拋出的大計,整體沒有太大驚喜,包括裁減最多2.5萬名全職員工、出售出售土耳其和巴西的業務,減少風險加權資產比重,以節省成本,提高股東資金回報率(ROE)及循序漸進地增派股息。集團未來加快在亞洲的投資,計劃於廣東省珠三角和東盟地區發展業務,並拓展亞洲的資產管理和保險業務,似乎要沾上「一帶一路」概念,以及與屢創佳績的友邦(1299)分一杯羹。不過,欠驚喜的報告及亞洲股市受壓,短期利淡價表現。


信証再跌考慮吸納

此外,中信証券(6030)以市價折讓四成向社保配股,難免攤薄每股盈利,對股價及估值造成壓力,但兩方簽署戰略合作,未來社保帶來資產管理及投行合作,將進一步強化多元化業務,在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目前券商股H股相對A股折讓介乎三成至三成半。中信H股折讓不足三成最少,倘H股再跌,折讓擴至三成以上,屆時值得吸納。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