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楊志剛﹕政治家的語言藝術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11日 06:35
2015年06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治制度,決定了政治家的語言藝術。民選領導人的權力來自人民,要有效管治,不可能靠威逼利誘,而只能用說服去贏取民心。於是奧巴馬花大量心血於演講術以感召國民。非民選產生的領導人則毋須說服,靠的是威信。 習近平於是花大量心血樹立威信。香港又如何?特區領導人的政治語言趨向於中國的「威信」模式,但市民的民主意識卻需要西方的「說服」模式 。兩者之間的鴻溝,增加了管治困難。


在國內的政治制度下,領導人一旦建立威信,施政自然高效率、低內耗、得心應手。 這是中國模式的優勢。習近平上任之後,經過初期的權力交接 、樹立威信之後,很快便能夠以強勢領導的姿態,進入管治角色。


西方說服模式 演講贏國民支持

西方民主國家不會有這種效率。美式民主制度下,總統贏了選舉之後仍然要不斷在議會和透過傳媒說服國民,以贏取他們對各項政策的支持。沒完沒了的「說服」工作,與競選工程無異。「管治」於是變成永恆的競選工程,直至任滿離職。


美國總統要贏得選舉,必須到處演講、頻頻出鏡、不斷溝通。美國總統要有效管治,同樣要靠演講、 出鏡、溝通。因此西方普選所選出的領袖,口才必須了得。用中國傳統「選賢與能」的標準來量度,這類人才,有機會是屬於 「講起來嚇死人,做起來笑死人」 的「得把口」人才。但西方民主制度的運作,就是不斷辯論、商討、談判、解釋、溝通。這類工作正是要「靠把口」。所以美國大選選出來的總統,不一定是人才,但必定是「口才」。


美國列根總統是「口才治國」的典型。 他慈父式的誠懇演講術,充滿睿智和幽默,感召了國民,贏得了民心 。一旦掃除了民心這道政治障礙,政策的執行,交付行政機關便可,何須總統操心?作為日理萬機的總統,他的「標準工時」是朝九晚五。他在伊朗人質事件中向國會表示絕不以軍火換取人質,但後來被踢爆他欺騙了國會。這是可被彈劾的彌天大罪。他解釋說:「我的心誠意告訴我當時所說是真的,但事實和證據所告訴我的,卻是相反 」。狡獪的抵賴,在不露痕迹的精雕細琢下,變成樸實無華的語言藝術品。欺騙國會的事實於是被消失於無形, 美國人民原諒了他。但假若此金句出自梁振英的口,定必被打為「語言偽術創新高 」。


列根總統以口才治國,克林頓、奧巴馬一樣。民主社會,就是需要這樣的領導人才。美國多位總統都留下大量的精彩演講,並蒐錄成書,且吸引大批專家學者和新聞界深入研究分析 ,是一門學問。美國大學的新聞傳播系,很多都有開辦「演辭寫作」科目,有些大學甚至開辦專供「演辭寫作」的學士或碩士學位,因為演講是民主社會的重要管治工具。


反觀國內和香港的大學,卻頂多是在「公關寫作」一科裏面教授一兩節演辭寫作。這亦反映非普選社會對這項重要管治工具的忽視 。


政治語言,是針對受眾而發。民主社會的受眾,與非民主社會的受眾自有不同屬性。香港除了獨欠普選之外,其他方面的自由民主不較西方民主國家少。因此香港市民有民主社會受眾的特性。讓當權者頭痛的特性之一,是市民對領導人的要求充滿矛盾。 他們一方面期望特首是能幹出色的領導, 站高望遠,為民謀福; 同時卻要求特首虛心俯首作人民的僕人,要樂意於不厭其煩地向市民解釋政策理念,更要謙卑地尋求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香港很多年輕選民內化了西方民主思想。他們強調個人主權,崇尚理想主義,鄙視權勢,當然不會屈服於權勢。要贏得他們的認同,只能用說服,是能讓他們心悅誠服的說服。領導人的語言,因此要能夠啓迪民智、觸動民心、調動民情、引領民意。這需要精英的思維和語言。但矛盾的是, 精英語言背後是傲慢和超然, 實非謙卑的人民公僕的用語。 任何帶有居高臨下的領導勢態,會「犯眾憎」; 言語或姿態上的英明神武,會令群眾抗拒; 聰明睿智,會被視為賣弄,徒惹反感。 唯一容許的幽默,就是放下身段的自嘲。


民主政治家的語言,必須是平易近人得好像是信手拈來,樸實無華得好像是老朋友的爐邊話舊,街坊得好像就是拿着一張摺凳與屋邨青年聊天。西方演辭撰寫大師的反覆推敲,字字斟酌,就是要達到這樣的平實。


掌握了政治語言的藝術, 特首的主要任務就是挑起「總說服者」的重擔。如果自困於中國傳統思維,誓要「辦實事」、要以強悍的總指揮身分突顯強政厲治,到頭來勞累得灰頭灰面是小事; 政策推動不來,卻是影響全港700萬市民福祉的大事。


內地領導人演講 重闡述非說服

特區領導人的政治語言,切忌內地化。內地的政治文化不同,領導人利用演講作為管治工具的,少之又少。他們的政治演講,是邏輯強、 感性弱,闡述式而非說服式的唯物辯證產品,並非用來觸動人心。中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從來都是被西方演講專家形容為 「洗衣物清單」式的平鋪直敘, 工工整整,四平八穩。總理李克強最近拋出一句「有權不可任性」,只是用了較為活潑的「任性」兩字罷了,便居然讓國內大小傳媒沸沸騰騰地熱論了多天,足證其他政治演講的乏味。


但中國文字從不乏味。中國歷史上最能鼓動人心的政治語言,不是西方式的演講,是毛澤東的詩詞 。 1945年國共談判時,毛澤東發表了 《沁園春.雪》一詞。104 字的蓋世傑作,氣勢磅礴,令全國動容。蔣介石在震驚之餘,調動國民黨所有力量, 找全國頂尖高手作詞以抗衡之。當然不果。該詞閃爍古今,是政治語言藝術的巔峰。


作者是傳媒和教育工作者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