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近日突傳新SARS爆發,市場一片恐慌,事後證實僅是虛驚一場,但從中我們卻可學到一點東西和經驗。現在很多人的即時反應是說﹕「還未儲夠錢買樓,新SARS不要來。」另有些人說:「你現在有錢,新SARS來買樓就好了。」想想看,會否你現在去看樓,業主會因為新SARS的出現而把樓價大「劈」八成?這種情况只可以在股市中出現,因為股票手續費太便宜又方便,亦可以在回升時再重新入市。
現在仍有投資者說因為新SARS而喊沽期指,但因為上次的經驗,這些都是愚蠢的行為,若非超高槓桿就實在不宜輕言斬倉。
市場現在的套路投資者都很明瞭,不外乎膽識、耐性、眼光和紀律而已。問題是你的對手也會很了解,這時優勢也會變成弱點,市場會不斷折磨你的鬥志和資源。
內地股民認為港股不夠「A股化」
港股現在正是斯人獨憔悴,外資會覺得港股太「A股化」而不作參與;而國內的資金卻又覺得港股不夠「A股化」而恥與為伍,因此市况正是半生不死。在這樣呆滯的市場中,憑藉的只能是信念。若有人仍說AH股差價明顯而投資,簡直是不值一顧!全世界都知道的事,還有了半年以上的時間去運作,現在仍是在說同一樣的說話就簡直是幼稚!香港人普遍缺點是急促沒耐性,只要被折騰至貨源歸邊,到下次上升時就沒份兒了。
投資取向若非有耐性 就要迅速
港股是否不濟如此?就要看自己的取態了。當外圍向好,投資者每每甫開市就沽貨,因此港股每多「高開走低」,這已變成是常態。如你肯在高位沽貨套利,就沒有逼切需要在低位斬倉,從而資金的彈性會有所增加,甚至在低位仍有餘力可以入貨,這樣就會較舒服和亦有相當盈利。
新SARS的思維邏輯其實很奇怪,出現了就所有人都想着去買樓,但卻也是所有人都想去沽股票,實在難以理解。若儲不夠錢去買樓,也可買股票靜候升值,但所有人竟然卻會視之為畏途!港股表現呆滯,但這卻表示隨時有急升急跌的可能,若持貨就要保持在一個安全的水平以減低風險。敢於在高位套利,雖然不能賺到大錢,但卻可令你在低位不用狼狽「斬倉」,又可令自己有一個市場的節奏,這有利在市場中長期周旋。
市場交投呆滯但移動急促,因此要行動迅速和控制注碼,以免被一戰全殲。香港市場的投資水平其實不低,投資者間並沒有甚麼破綻給其他人有機可乘,因此只能兩極發展,一是要有耐性,另一個極端是要迅速,兩者的取捨,要看投資者的取向。
美國加息反映經濟復蘇 是好事
國內的數據轉佳,股市的財富效應是功不可沒,這亦是情理之中。港股經歷了稍前的升浪後,二三線股亦已由高位回調了可觀的幅度,若你的信念是仍會有下一次的大升浪出現時,就可以選擇性吸納。
現在世界市場已有微妙的變化,看到債券每天都在下挫,從前美股並不跟隨,歐洲卻在跟跌。但現在歐洲也已脫鈎了,情况就好像是資產重新配置,這對投資者其實是好事。另外美國加息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第一個QE國家如能加息,可看作是經濟的復原,由此就可以預期日本和歐洲將會有經濟復蘇的可能。
投資就像跑馬拉松,普通的參與者是很難得到冠軍的。就算是非洲著名選手、世界冠軍亦不可能確定奪魁。但如你能在限時之內盡力完成,其實也是一項成就。控制注碼、嚴守紀律就可以保證你能完成賽程而又不會在途中暴斃,不要期待每次都拿第一,但要有成績去交代其實也並非遙不可及的。
港股上次的頂25,300其實可看成是現在的底,下行幅度不過是千多點,但預期上升的空間卻可能不止此數,因此堅持信念,小心謹慎,仍應有可為。
停板制倘實施 礙資金轉移
AH股的交投流動性差幅太大,因此注定價格的差異很難拉平。如國內的停板制度在香港實行,對投資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會對財富轉移造成不必要的窒礙。在國內市場的好消息,在香港可能變成是不利的條件,正是反映了兩地文化的差異。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主持︰黃國英、劉羽葳)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現在仍有投資者說因為新SARS而喊沽期指,但因為上次的經驗,這些都是愚蠢的行為,若非超高槓桿就實在不宜輕言斬倉。
市場現在的套路投資者都很明瞭,不外乎膽識、耐性、眼光和紀律而已。問題是你的對手也會很了解,這時優勢也會變成弱點,市場會不斷折磨你的鬥志和資源。
內地股民認為港股不夠「A股化」
港股現在正是斯人獨憔悴,外資會覺得港股太「A股化」而不作參與;而國內的資金卻又覺得港股不夠「A股化」而恥與為伍,因此市况正是半生不死。在這樣呆滯的市場中,憑藉的只能是信念。若有人仍說AH股差價明顯而投資,簡直是不值一顧!全世界都知道的事,還有了半年以上的時間去運作,現在仍是在說同一樣的說話就簡直是幼稚!香港人普遍缺點是急促沒耐性,只要被折騰至貨源歸邊,到下次上升時就沒份兒了。
投資取向若非有耐性 就要迅速
港股是否不濟如此?就要看自己的取態了。當外圍向好,投資者每每甫開市就沽貨,因此港股每多「高開走低」,這已變成是常態。如你肯在高位沽貨套利,就沒有逼切需要在低位斬倉,從而資金的彈性會有所增加,甚至在低位仍有餘力可以入貨,這樣就會較舒服和亦有相當盈利。
新SARS的思維邏輯其實很奇怪,出現了就所有人都想着去買樓,但卻也是所有人都想去沽股票,實在難以理解。若儲不夠錢去買樓,也可買股票靜候升值,但所有人竟然卻會視之為畏途!港股表現呆滯,但這卻表示隨時有急升急跌的可能,若持貨就要保持在一個安全的水平以減低風險。敢於在高位套利,雖然不能賺到大錢,但卻可令你在低位不用狼狽「斬倉」,又可令自己有一個市場的節奏,這有利在市場中長期周旋。
市場交投呆滯但移動急促,因此要行動迅速和控制注碼,以免被一戰全殲。香港市場的投資水平其實不低,投資者間並沒有甚麼破綻給其他人有機可乘,因此只能兩極發展,一是要有耐性,另一個極端是要迅速,兩者的取捨,要看投資者的取向。
美國加息反映經濟復蘇 是好事
國內的數據轉佳,股市的財富效應是功不可沒,這亦是情理之中。港股經歷了稍前的升浪後,二三線股亦已由高位回調了可觀的幅度,若你的信念是仍會有下一次的大升浪出現時,就可以選擇性吸納。
現在世界市場已有微妙的變化,看到債券每天都在下挫,從前美股並不跟隨,歐洲卻在跟跌。但現在歐洲也已脫鈎了,情况就好像是資產重新配置,這對投資者其實是好事。另外美國加息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第一個QE國家如能加息,可看作是經濟的復原,由此就可以預期日本和歐洲將會有經濟復蘇的可能。
投資就像跑馬拉松,普通的參與者是很難得到冠軍的。就算是非洲著名選手、世界冠軍亦不可能確定奪魁。但如你能在限時之內盡力完成,其實也是一項成就。控制注碼、嚴守紀律就可以保證你能完成賽程而又不會在途中暴斃,不要期待每次都拿第一,但要有成績去交代其實也並非遙不可及的。
港股上次的頂25,300其實可看成是現在的底,下行幅度不過是千多點,但預期上升的空間卻可能不止此數,因此堅持信念,小心謹慎,仍應有可為。
停板制倘實施 礙資金轉移
AH股的交投流動性差幅太大,因此注定價格的差異很難拉平。如國內的停板制度在香港實行,對投資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會對財富轉移造成不必要的窒礙。在國內市場的好消息,在香港可能變成是不利的條件,正是反映了兩地文化的差異。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主持︰黃國英、劉羽葳)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