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市面上醫療保險種類繁多,各間保險公司均有推出不同種類與級別的計劃,豐儉各異。一些「尊貴」級別的保險計劃相比其他級別可以覆蓋到更多的疾病,並享受如私家房等更好的待遇,但保費自然也會相應高出不少。對於普通市民來說,是否就意味着若無法承擔「富貴版」計劃的費用,就難以全面保障到自己的切身需要呢?事實不然,一些針對大眾設計的「平民版」保險計劃,亦能夠覆蓋到市民的需要,只要投保時多留心一些條款與說明,並充分利用,便可以享盡計劃所帶來的好處與福利。
購買保險時投保人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就是保費。通常保費的多少也會因計劃所能夠覆蓋到項目的程度不同而有所變化,一般保費愈廉宜則能夠保障到的項目也就愈少。但實際上,投保人如果在投保時選擇含有墊底費的方案,有些保險公司亦稱之為自付額,那麼便可以通過每月繳納相對較低的保費而獲得與全額保費相同的醫療保障。
善用墊底費減低開支
所謂墊底費,或稱免賠額(Deductible),指的是在出現需要索賠的情况時,保險公司無需承擔受保人所應獲的首部分賠償額。投保人可以選擇是否在投保時支付墊底費從而獲得一定的保費折扣。一般墊底費會有1.2萬元及4萬元兩個不同級別,能夠享受到的保費優惠根據不同的公司與計劃可從30%至50%不等,而所獲保額卻不會因選擇支付墊底費而有所減少。
有些市民此前已經購買了某間公司的醫療保險計劃,卻發現賠償金額可能不夠負擔自己全部的醫療開銷,或是由公司代替購買了一些保險計劃,但保額寥寥。對此,保柏(亞洲)市場部總監陳慧儀表示,如果投保人擔心手中保單的保額不夠,可以選擇另購一份覆蓋面更為全面的保單,並利用上一筆保單所獲得的賠償來支付新保單的墊底費,從而獲得更優質的賠償待遇。
當受保人突遇意外需要入院時,因病情程度不同,有時或會因需要接受複雜的治療而支付一筆高額的醫療費用,而對於有些家庭而言,一時間拿出一大筆醫療費用難免令家庭負擔陡增。
辦醫療卡入院免預先找數
而保柏推出的「悅康健」醫療保險計劃,投保人可在投保時同時辦理其「保柏尚健卡」,憑卡入住本港任何一間私家醫院時,都無需提前找數,亦無需申請索償。保險公司會直接向醫院支付80萬港元的住院費用,足以覆蓋普通病情入院的需求。
有些計劃根據不同的住院項目會有不同的保額上限,病人有可能在某一項醫療項目上只能獲得限額的賠償。而「悅康健」計劃可為受保人提供全額賠償,但受保人如果最初是求診於私家診所的專科醫師,須前往保柏指定診所的專屬醫生處,方能享受全額獲賠。該計劃為病人提供半私家房的住院待遇,每年最高賠償上限為300萬港元,且賠償額會自動於第二年清零重新計算。
留意附加保費 醫療危疾難互替
陳慧儀指出,在眾多項目中,「住院雜費」這一項有時也會起到大作用。有些病人若是接受心臟病手術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時,一個細小的支架有可能就要三萬多元,但部分計劃對於此類醫療輔助器械只有一至兩萬的賠償,不足以覆蓋全數費用。而保柏的這一計劃便可以通過看似瑣碎的「雜費」提供全數賠償。
她表示,市民在購買保險時,需要特別留心計劃是否會針對受保人事先存在或投保後發生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與哮喘等,而額外徵收附加保費,從而增加投保人的負擔。保柏的「悅康健」以及市面上部分計劃都可以在投保時對受保人的已存在疾病進行相應的保障,而無需在日後另外追繳保費。
此外,有些人會希望通過購買危疾保險來代替醫療保險,但危疾保險通常會以「一筆過」的形式去進行賠償,而不會持續支付病人的醫療費用。
保柏(亞洲)醫務總監薛慧雅醫生就表示,醫療險與危疾險所承擔的功能與作用不同,投保人或許會因自己已知的部分疾病而選擇購買醫療險,但卻無法預測到自己何時會遭遇怎樣的重大疾病,故兩者實為相輔相成的作用,卻不能互相代替。
明報記者
[尉奕陽 理財專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