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馬時亨:買股看估值 從不高追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22日 06:35
2015年06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上周顯著波動,今期《Money Monday》請來投資經驗豐富及推介往績理想的馬時亨,替讀者拆局。馬時亨出身股票分析員,分享投資心得原來是他的強項。他表示,對港股後市仍然樂觀,預料恒生指數未來一年可升抵30000點,最近的調整更製造買貨機會;旗下投資組合目前持有中港地產股,另外早前更買入化妝品股莎莎國際(0178)。


談到馬時亨,一般人會想起他曾先後在港府任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而且是藝人曾志偉的表哥。


其實馬時亨亦是投資專家,他出身股票分析員,亦曾任職私人銀行高層,分享投資心得原來是他的強項。


在2013年7月馬時亨曾接受本報訪問,推介當時市場普遍看淡的內銀股。以市值最大的工商銀行(1398)為例,其股價至今上升24.1%,連同2014年度股息,持貨回報率更達30.3%。內銀板塊另一焦點股民生銀行(1988),期內連同股息回報更逾六成。


恒指看30000點 跌市正好低吸

港股上周跌跌不休,不少股民望着股票報價發愁。馬時亨說他的投資哲學是從來不追逐高市盈率的熱炒股,所以在港股「大時代」,沒有追港交所(0388),中港券商股也不是他那杯茶。他寧願買入低估值的股票,耐心等候上升。「最緊要是我買了這些股票之後,我瞓得着覺。」


馬時亨說,基於這套理論,他買入兩隻股票,並且帶來不少回報,一隻是早年以每股70多元買下的和黃(0013),去年初再以80多元加碼。「我知道和黃的管理層好,有潛力。」今年初「超人」李嘉誠公布長和系大重組,換得長和(0001)及長實地產(1113)的股份,連同和黃減持屈臣氏後派每股7元股息,粗略計算,他在和黃的投資回報已逾六成。


馬時亨說也看好本地地產股,從近日新盤銷情理想可見,本港樓市有購買力支持,所以他會繼續持有長實地產,其組合亦持有恒基地產(0012)。長和他亦會繼續持有,「至少未來半年啦,當然升到200元又另計。」


除了和黃之外,另一隻低吸成功的是內房股綠城中國(3900)。他是在今年年初以每股約7元買入綠城,當時計過股價較每股資產淨值(NAV)逾14元折讓近五成。他放心買的原因是綠城主要股東之一是九龍倉(0004),「九倉管理層都是精明的人,(大股東)吳光正、周安橋(第一副主席)我都認識的,他們都入股,一定沒問題,我還叫埋我的朋友買。」後來中交建(1800)母公司中交集團成為了綠城第一大股東,令他更安心。「國企這樣一筆大投資,一定要經國資委批文,公司一定乾乾淨淨。」


內房比內銀更吸引

結果早前綠城升至11元以上,他減持了一部分,「升了五成,take一些profit先。」但他仍看好該股。他亦認為內房股目前比內銀股更具吸引力。「國家政策變了,不會『鍊』得太死,估值又跌了那麼多。當大家在股市賺到錢就會買樓,最近上海的樓盤都賣得很快,內房公司業績不會差。」


至於馬時亨最新買入的股票,出乎意料地是飽受零售市道差所摧殘的莎莎。馬時亨分析,市場擔心內地訪港旅客減少,以及內地減化妝品關稅,對莎莎業績構成衝擊,故該股過去兩年顯著受壓,較歷史高位9.31元跌近六成。但他認為,化妝品屬不少女性的必需品,而且因為本港產品質素較佳,內地人始終傾向來港買化妝品,再加上在未來幾個月,莎莎將可受惠商舖減租潮,故他在4元以下買入莎莎作長線投資。「我明知買了之後要等,但等它6個月一定會轉角,租客續租必定會有upper hand(優勢)。租金佔莎莎支出很大比例,當然市場要等公司出現轉角信號才會反映。」


受惠減租潮 莎莎買長線

上周美國聯邦儲備局公布議息結果,令美息走勢一度成為市場焦點。惟馬時亨就此卻大派定心丸,料美國即使加息,料今年只會加到半厘至一厘水平。馬時亨預測美息難以大升,原因是美國近年成功開發頁岩油,已改變環球石油供求格局,料未來兩年油價將低於80美元,故當地通脹亦趨於平穩,息口顯著上調的壓力不大。


市場的另一個憂慮是內地經濟前景。馬時亨認為,雖然內地經濟增長料放緩至7%,較過去雙位數增長顯著放緩,惟目前內地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他相信未來內地經濟增長可望維持7%附近,故他長線看好港股前景。


雖然看好港股前景,惟馬時亨強調,自己今年已63歲,屬退休人士,故不希望承受太高風險。他曾經自言過往30年投資組合未輸過,但回報不是很高,平均8至10%。


違約風險低 買成熟市場企業債

因此,債券近年一直都是馬時亨個人組資組合的重心。在幾年前看淡港股時,債券佔他的組合比例高達七成,其餘才是股票;馬時亨一、兩年前開始看好港股,將股票佔組合比例提高至五成,並且當中有九成是港股,股票與債券平分秋色(見圖)。


至於精選債券的心得,馬時亨建議買入美國及香港等成熟市場的企業債,因其違約風險較低;他更點名指電訊盈科(0008)、東亞銀行(0023)及大新銀行(2356)等實力港企發行的債券,債券到期可本利清還,屬保本高息投資之選。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