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女兒偷錢應否報警?(9-15歲)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23日 06:35
2015年06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女兒今年15歲,她14歲那年,被我發現偷我錢包裏的錢,那次拿了100元,之後亦不時發現她偷錢,近日她更開夾萬偷金。她從小到大都是乖女,從不曾有老師投訴過她的表現,我每月亦有給她足夠零用錢,我亦試過很有耐心地問她為什麼要偷錢,又試過罵她,但她總是不願說出原因。她是否有心理病?我管教不好她,怕她將來犯下大錯,甚至我在想,應否報警?


答﹕就孩子偷錢的問題,估計有幾個原因﹕

一、 尋求刺激﹕明明有足夠金錢,但感到生活空虛,認為偷錢後不被發現能有快感,貪求過程中的刺激感覺。


二、 不滿父母﹕面對父母時不敢說明內心真正感受,以行為惹怒父母,作為表示不滿的方式。


三、 朋輩影響﹕身邊朋友也偷錢,受到朋友慫恿,抵受不住同儕壓力,為「合群」而偷錢。


直接關心金錢用途

在大人的角度,若孩子偷錢,即時會想知道他們「為什麼」偷錢。但對孩子而言,「為什麼」這類問題要解釋一番,孩子或會不知從何說起,是很難答的。家長可嘗試改變提問的方式,例如關心錢的用途,較為直接。而即使孩子只是作簡單回應,例如說是給朋友,家長亦可從中找到他們偷錢的線索,譬如是受朋輩影響,從而找出問題根本所在。


可聯絡駐校社工

根據法例,偷竊屬刑事罪行,視乎動機與金額,一經定罪可被判入獄及留有案底。一般來說,青少年初次犯案會受警司警誡。報警相信能收阻嚇作用,然而家長需留意一點,這或會導致親子關係破裂,難以修補。


若家長信任校方及社工,折衷的方法是,可與學校及駐校社工合作。通常社工與警方之間會有聯繫,社工有時會找相熟警司,協助了解青少年罪案背後原因,讓青少年了解犯罪的嚴重後果,同樣能收阻嚇作用。


資料提供﹕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註冊社工施倩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