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人素有勤儉持家的傳統,總會提早為自己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當然對於退休這樣的人生大事也是一樣。港人長壽,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13年香港男性平均年齡為81.1歲,女性則更高,達到86.7歲。雖然常說「壽比南山」,但若沒有足夠的財富積累,一座沒有森林覆蓋的「荒山」,只怕會讓人難以悠閒的安享晚年。貝萊德在其公布的《環球投資者取向調查》報告中發現,大部分港人很早就開始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但只有少數人相信退休金足夠滿足自己的需要。如何能夠實現自己的養老目標?理財專家認為向專業人士諮詢及合理配置資產是關鍵。
在本次貝萊德的調查中,香港人在退休儲蓄這一項上領跑全球,約83%的港人表示已經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部署,比例為全世界最高,同時亦遠高於全球平均的62%與亞洲平均的69%。
貝萊德調查:港人部署退休意識高
儘管大家都意識到提前規劃退休的重要性,卻只有26%的受訪者相信自己的退休金能滿足所有或大部分的需要,這一數字甚至低過全球平均的34%。而有約四成受訪者不清楚自己究竟應該為退休儲蓄多少錢。貝萊德香港零售業務主管李紹莉表示,制定退休計劃前應該想清楚自己何時退休,以及退休後想要怎樣的生活。如果退休後希望去旅遊或消費,過「享受型」的生活,那就相對需要更多的資產儲備。
她表示,根據調查,一個香港普通家庭認為退休後平均每月約需要花費47,541元,而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既有一百萬投資額度的家庭,則每月需要60,607元,面對這樣一筆不小的數目,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盡早開始為退休做計劃,如年輕人畢業後踏上社會開始工作,就應該有儲蓄的習慣。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退休前的規劃固然重要,不過大家經常會忽略一個更為重要的部分,就是退休後的規劃。能夠在退休後獲得多少投資回報,也會對個人的晚年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
年輕較進取可選股票基金
溫傑指出,許多人都關心退休前的投資回報有多少,卻沒有留意到退休後的投資其實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部分。由於退休後收入便不再繼續增加,因此許多人都會選擇較為保守的策略,回報亦可能只有1厘至2厘。但其實,如果通過設立一個較為均衡的投資組合,想要獲得5厘至8厘的回報亦並非難事。
他表示,所謂「均衡」的投資組合,通常包含股票與債券兩個方面。若是上了年紀的人,可以選擇一些較為穩健的定息產品,但亦可以根據年齡與個人的資產額度不同而有所改變,如配置一些股票或股票基金。
若是有經驗的股票投資者,亦可以跟隨市況在適當的時候對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微調。這樣通過退休後投資組合提供的較高的回報,可以減輕退休前的儲蓄壓力。
以一個40歲的香港人為例,其距離65歲退休還有25年,此時完全可以選擇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配置六至七成的股票。而若是進取一些的投資者亦可以選擇投資不同的地區與板塊,甚至可嘗試將部分乃至半數資產配置於環球市場。
調查顯示,港人在資產配置方面,若以退休為投資目的,則有40%的人會首選港元資產,其次是選擇買樓以及收息股,比例各為38%。李紹莉表示,不建議投資者持有現金,因其難以抵抗通脹,而高息股票、ETF與地區性基金都是可以選擇的投資標的,最重要的是要分散風險。而目前全球量化寬鬆以及企業盈利改善帶動環球市場投資企穩,中長線更是看好中國市場。不過,溫傑就認為,現時為退休投資樓市並非一個最好的選擇。
置業回報現遜股票 宜諮詢專家
溫傑表示,為退休買樓自住無可厚非,但若是希望買多層樓收租,就目前香港的樓價走勢來看,投資回報並不如股票吸引。除了投資,他表示大家需要對理財策劃多加用心,一些人壽、醫療及教育保險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每月收入不多,可儲蓄的資金較少,也可選擇購買一些基本的產品,開銷亦不會很大。
除了自己拿主意,現時社會上亦有不少專業的理財機構。李紹莉表示,港人喜歡自己決定或聽從朋友意見,即便是諮詢了理財顧問都很少真正去落實。她強調,一定要積極主動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因其可以通過專業的知識與工具幫助客戶制定出一個更為長久與持續的理財方案。
明報記者
[尉奕陽 理財專題]
在本次貝萊德的調查中,香港人在退休儲蓄這一項上領跑全球,約83%的港人表示已經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部署,比例為全世界最高,同時亦遠高於全球平均的62%與亞洲平均的69%。
貝萊德調查:港人部署退休意識高
儘管大家都意識到提前規劃退休的重要性,卻只有26%的受訪者相信自己的退休金能滿足所有或大部分的需要,這一數字甚至低過全球平均的34%。而有約四成受訪者不清楚自己究竟應該為退休儲蓄多少錢。貝萊德香港零售業務主管李紹莉表示,制定退休計劃前應該想清楚自己何時退休,以及退休後想要怎樣的生活。如果退休後希望去旅遊或消費,過「享受型」的生活,那就相對需要更多的資產儲備。
她表示,根據調查,一個香港普通家庭認為退休後平均每月約需要花費47,541元,而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既有一百萬投資額度的家庭,則每月需要60,607元,面對這樣一筆不小的數目,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盡早開始為退休做計劃,如年輕人畢業後踏上社會開始工作,就應該有儲蓄的習慣。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退休前的規劃固然重要,不過大家經常會忽略一個更為重要的部分,就是退休後的規劃。能夠在退休後獲得多少投資回報,也會對個人的晚年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
年輕較進取可選股票基金
溫傑指出,許多人都關心退休前的投資回報有多少,卻沒有留意到退休後的投資其實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部分。由於退休後收入便不再繼續增加,因此許多人都會選擇較為保守的策略,回報亦可能只有1厘至2厘。但其實,如果通過設立一個較為均衡的投資組合,想要獲得5厘至8厘的回報亦並非難事。
他表示,所謂「均衡」的投資組合,通常包含股票與債券兩個方面。若是上了年紀的人,可以選擇一些較為穩健的定息產品,但亦可以根據年齡與個人的資產額度不同而有所改變,如配置一些股票或股票基金。
若是有經驗的股票投資者,亦可以跟隨市況在適當的時候對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微調。這樣通過退休後投資組合提供的較高的回報,可以減輕退休前的儲蓄壓力。
以一個40歲的香港人為例,其距離65歲退休還有25年,此時完全可以選擇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配置六至七成的股票。而若是進取一些的投資者亦可以選擇投資不同的地區與板塊,甚至可嘗試將部分乃至半數資產配置於環球市場。
調查顯示,港人在資產配置方面,若以退休為投資目的,則有40%的人會首選港元資產,其次是選擇買樓以及收息股,比例各為38%。李紹莉表示,不建議投資者持有現金,因其難以抵抗通脹,而高息股票、ETF與地區性基金都是可以選擇的投資標的,最重要的是要分散風險。而目前全球量化寬鬆以及企業盈利改善帶動環球市場投資企穩,中長線更是看好中國市場。不過,溫傑就認為,現時為退休投資樓市並非一個最好的選擇。
置業回報現遜股票 宜諮詢專家
溫傑表示,為退休買樓自住無可厚非,但若是希望買多層樓收租,就目前香港的樓價走勢來看,投資回報並不如股票吸引。除了投資,他表示大家需要對理財策劃多加用心,一些人壽、醫療及教育保險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每月收入不多,可儲蓄的資金較少,也可選擇購買一些基本的產品,開銷亦不會很大。
除了自己拿主意,現時社會上亦有不少專業的理財機構。李紹莉表示,港人喜歡自己決定或聽從朋友意見,即便是諮詢了理財顧問都很少真正去落實。她強調,一定要積極主動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因其可以通過專業的知識與工具幫助客戶制定出一個更為長久與持續的理財方案。
明報記者
[尉奕陽 理財專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