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經修訂土地契約/換地之住宅單位供應急降,市場擔心將長遠會影響未來房屋供應量。仲量聯行引述發展局資料顯示,涉及私人土地(不包括港鐵及西鐵項目)之換地及土地契約修訂而完成補地價的住宅單位,於2011/12年財政年度多達4000伙,但供應力度未能保持,期後數年單位數目按年大幅減少,2014/15財政年度至今年1月,完成補地價所提供的住宅單位更只有100伙。
政府忽視銷售成本上升因素
仲量聯行調查過去5年共30個新盤,發現近年新盤銷售及建築成本大增,賣樓開支(包括製作樓書、項目網站、宣傳片、示範單位及廣告宣傳費等),連代理佣金佔整體銷售收益約5.5%至9%。仲量聯行物業估價部亞洲區主管劉振江解釋,近年新盤受一手新例影響,發展商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及人手以滿足法例要求,惟政府釐定補地價金額時,對有關成本估算過於保守。該行建議,政府應調整新盤推廣成本至佔總銷售收入的6%,有助與發展商就補地價金額達成協議。
雖然政府早前推出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冀加快補地價工作。但仲量聯行香港董事總經理曾煥平稱,該計劃至今仍未有成功個案,各大發展商無先例可循,而且補地價金額不設上、下限,市場對該計劃仍然抱觀望態度。
業界指發展商選擇購官地增土儲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政府自2010年起恢復主動賣地,發展商可以選擇購入官地發展,降低發展商以補地價的方式吸納土地儲備的誘因。
市建局筲箕灣項目招意向
另外,市區重建局推出筲箕灣西灣河街商住重建項目,下月8日截收意向。項目地盤面積約7642方呎,料住宅樓面約5.77萬方呎,提供約120伙,而商業樓面則約6458方呎。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表示,由於港島區少有土地供應,項目規模亦不大,料吸引中小型發展商遞交意向,每方呎樓面地價6800元,估值約4億元。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