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貧者太貧 富者資產未可穩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27日 06:35
2015年06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看到兩則新聞,頓時想起了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所寫的「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覺得香港或全球似都朝向貧富懸殊日益嚴重的方向發展,如情况不改善,只怕就算擁有資產,也未必一定安穩。


引起筆者關注的兩則新聞,第一則是《華爾街日報》報道指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夫婦近期花了2300萬美元(約1.8億港元),購買約113平方公里的美國紐約布蘭登公園,面積約等同十分之一個香港。原來,布蘭登公園是美國一塊自然保育地,林蔭處處,有河流、湖泊、森林及兩座房屋及馬舍。該處更是一種鱒魚及白尾鹿的棲息地。報道引述阿里巴巴發言人Jim Wilkinson表示,馬雲購買該地並非作投資,主要目的是為保育,亦會作私人度假及思考靜養。


至於另一則新聞,則是中文大學大未來城巿研究所土地資源及房屋政策中心,收集了66個香港劏房戶數據,發現平均租金佔收入比率(租收比)達41.1%,人均居住面積為47.8平方呎,較諸公屋標準下限的約70平方呎仍要低。


馬雲身家夠買去年全港新盤扶貧

筆者不是說保育不好,不過如馬雲能在保育之餘,再多幫助窮人,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便屬功德無量。據稱馬雲的身家約達2000億元,去年(2014年)香港一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合約共16,603宗,總值1778多億元,即是說,如果馬雲願意,他是有能力將去年所有1.6萬多個全港新盤單位購入,然後給予有需要的人居住,還有幾百億剩下來過富豪生活。


筆者與湯文亮合作的財經會客室,最近請來「基金教父」雷賢達到來一起分析香港的政經問題,過程中雷賢達談到,他早前去了深水埗探訪幾個住在舊樓內的七八十歲的獨居老人家,都是住在非常殘破的小房間,其中一名住在8樓沒電梯舊樓的80歲老伯伯,現靠每月4000多元綜援維生,但交租已用了2200元,老伯年輕時乃是在三角碼頭做苦力以至腰骨勞損,要時常買止痛藥吃。雷賢達看到老伯用火水爐煮食,煮食的地方和廁所都污穢不堪,感到香港窮苦老人的淒酸(睇片﹕link.mingpao.com/25522.htm)。


希臘樓市爆煲後 12萬戶遭收樓

其實貧富分化,不單存在一個國家或地區裏頭,也存在於跨國之間。好像近年經常對金融市場構成困擾的希臘債務問題,筆者查了當地的一些經濟數據,發覺當地的國民人均GDP約只為香港的47%,希臘雅典於2004年舉辦奧運會,之後當地樓價飈升,一些沿海住宅物業按年升幅可達30%至40%,但好景不常,於金融海嘯後,當地樓價在2008年便開始長期尋底,近一年跌幅才見放緩(見圖2)。


借錢不還 釀道德風險

當年希臘樓價狂飈,除了是奧運效應,也因當地銀行濫於借錢給物業按揭有關。當地的房屋貸款,由2001年的按年增加10.7%,至2007年竟按增長率高達30%!之後當地樓市泡沫爆破,雖然樓價回落,房貸減少,一是人們不買樓而借少了,二是開始有人斷供(自2005年至今,當地有12萬個單位因斷供而收回),令到相關房貸遭撇帳,但初期房貸佔當地GDP比例仍續升,皆因當地經濟出現收縮速度更快(見圖1)!


每當經濟不景,政府便會救市,令到近年希臘政府的開支及債項,佔GDP的比例愈來愈高(見圖3及圖4),終到了現在差不多要賴債,甚至可能要「脫歐」或國家破產收場。


《明報》日前引述《金融時報》報道,指希臘銀行業有多達七成的按揭抵押重組貸款被拖欠,由於目前極左執政聯盟致力保護小業主免因斷供而被收回房子,民眾一般認為只有豪宅業主才會被收樓,令希臘出現借錢不還的「道德風險」。報道更指因為太多人不還錢,當地人已不再為無錢還而感羞恥,中產父母甚至慣了拖欠國際學校學費。面對國家前途不明,有可能退出歐元區,很多人索性不再還債或找數,令經濟活動陷於停頓。


因低息高價搶樓港人宜警剔

事實上,希臘銀行2001年加入歐元區後,濫向中產貸款而面臨大堆壞帳。當年銀行業為爭取貸款生意,爭相以低利息拉客,中產慣了先使未來錢,即使數年前希債危機爆發,他們仍繼續透過借貸維持故有生活方式,以為困境只屬暫時,現在很多人都拖欠買車或海外度假的貸款未還,只得等待銀行安排債務重組再重組。


大家看到希臘銀行當初以低息濫向國人借錢買樓及消費,終於造成當地的樓市及經濟泡沫而最後爆煲,可會聯想今天港人因銀行提供低息按揭而不惜高價搶樓,將來又會如何收場?

明報記者 陸振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