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政治偏激嚇怕市民 第三條路等待收割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3日 06:35
2015年07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七一遊行,參加人數是歷來第三低,主辦團體民間人權陣線和部分泛民人士同一口徑,主要認為連串政治運動,市民有點累了,而且沒有即時議題激發市民上街,等等。這些說法或許是原因或原因之一,因為沒有實質研究或數據支持,只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然而,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導致遊行人數大跌?民陣以至整體社會都不應該迴避。例如過去兩年,泛民就政改取態偏激,更發起了一場非法佔領行動,會否警惕了取態溫和務實的市民,因而對遊行卻步?這是值得討論的話題。


七一遊行人數銳減

激進趕客或是原因

民陣對今年遊行人數,原本信心滿滿,例如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時,預料有10萬人參加;個別負責人在遊行前夕,一再表示對參加人數有信心,並對去年的大規模場面有憧憬。其結果是:按港大兩個計算顯示,遊行人數估算最多有2.7萬,最低只有1.8萬。這些數字,除了使民陣大失所望,爭取民主運動也好像泄了氣的皮球,不再意氣風發。


過去兩年,泛民就政改的動員廣泛而深入,歷時79日的佔領行動更是30多年來僅見,最終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如此種種,泛民將否決結果操作為勝利,豪言壯語地說香港將有美好的明天。在這種氛圍下,七一遊行應該被視為勝利大遊行,泛民與支持者分享喜悅,並為接下來的民主運動做鋪墊。因此,民陣原本以為市民會踴躍參加遊行,是完全合乎邏輯的預期。現在遊行人數大減,一方面反映民陣誤判情勢,而他們對泛民支持者的真正想法,有如斯巨大落差,對於他們領導民主運動的能力,要打一個問號。


遊行人數寥落,當然不能說市民放棄普選,不要民主了。民陣和部分泛民人士的解說可能是原因,但是過去兩年的一些情况,不應該排除或許嚇怕了部分市民,使他們暫時不參加泛民組織的遊行。昨日,在電台的phone in節目,有聽衆就提出遊行人數大減,認為與市民不認同泛民過去一年多的手法有關。這是個別市民的說法,同樣未經研究和沒有數據支持,不過這個意見值得重視。


香港社會的政治光譜,歷來都是中間溫和務實佔大多數,極左和極右僅各佔兩端。不過,今次政改發展歷程,極左和極右竟然佔居主導,溫和務實力量被擠壓得靠邊站,對於一貫崇尚文明理性的香港社會,過去兩年的政治生態極不正常。以今次遊行主題為例,包括提出修改《基本法》,暴露主辦團體的偏激無知,或許使不少人因而卻步。


另外,在遊行隊伍行進過程中,鼓吹港獨分子走在隊伍前面,揮舞前朝港英旗,宛如在帶領遊行;當時不少在遊行隊伍中的市民,對此肯定感到不是味兒。民陣解釋當時有糾察曾與港獨人士爭執,要求他們退到大會的橫額之後遊行,只是效果不理想,他們對此感到遺憾,云云。其後,民陣負責人答覆傳媒提問時,說過「我們對於港獨並無咁樣想法」,「香港無急切性需要獨立」,云云。這個說法,是贊成港獨抑或反對港獨?語意上,負責人並未表態,而是說得模模糊糊,留下了空間。在港獨問題上,負責人不應該以「語言偽術」愚弄市民,必須要有清晰說法,讓市民知道帶領他們遊行的民陣,會否把他們帶上港獨之路。


港獨搖旗帶領遊行

民陣並未清晰切割

港獨是死路一條,不僅成功機會等於零,而在港獨擾攘過程中,北京必然強力對付,整體社會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因此,對港情稍有認識和負責任的人,都應該與港獨劃清界線,而非含糊其詞。其實,民陣應該要求揮舞港英旗的港獨分子離開隊伍,而非退到大會橫額之後就容忍。若民陣曾經要求港獨分子離去,未獲理會是一個問題;若未提出要求,而是容許港獨分子成為遊行隊伍的組成部分,則是另一個問題。就已知事態,民陣未與港獨分子切割,是事實。


單就港獨「騎劫」了遊行這一幕,看在市民眼裏,肯定會引起一些想法,加上泛民手法趨向激進,泛民一些頭面人物言行偏激;這種氛圍,不能排除促使中間溫和務實力量對遊行保持距離,觀察之後再定行止。這些或許都是今年七一遊行人數大減的箇中原因之一,若情况不改變,往後市民與當今泛民的關係如何演變,是「後政改」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近日,不少意見探討政治生態的中間第三條路,其屬性有別於極左與極右的政治路線。政治上,中間第三條路肯定應該出現,也有空間讓它生存和發展。事實上,原本的政治光譜,一直是中間最大,過去兩年由極左與極右主導的格局,屬於畸形情况;事物不正常,總要回歸正常,第三條路實際上正在等待人們收割。七一遊行人數大減,若溫和務實市民卻步是原因之一,其啟迪就是社會開始對過去兩年的不正常狀况進行反思和調整。只要相信文明理性、溫和務實的理念不會消亡,秉持這個理念的人仍然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則政治上的第三條路就是康莊大道,也是使香港重回正軌的道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