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家長都迷信擁有金髮藍眼睛的,便能教孩子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現實又是否這樣呢?香港教育學院英文學系副教授江惠如博士表示,外籍教師固然有其優勢,因為英語是他們的母語,運用時自然更得心應手,亦能更易幫助學生學習日常社交英語。然而,一般沒有受過教學培訓的外籍人士,只是「speaker of the language」,懂得說,卻未必懂得教。
「如果外籍老師沒有學過第二種語言,他很難明白學習一種外語的難處,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他未必能夠明白學生面對的問題。相反,本地英語老師明白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學英文的難處,他可以憑藉中英的差異作教學例子,舉例說,很多學生誤寫Although...but...,外籍老師或會不明所以,但本地老師就會明白學生出錯的原因,加以提點。」
重點:明白學生需要
她認為要看教授英語效果,並非單從教師國籍來判斷,重點乃着眼於該教師能否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一位好的語文老師要明白學生需要、有適當的教學能力及精通該語言。很多本地老師均符合首兩項要求,而他們受訓後也會具備精通語言的條件;相反以英語為母語人士必然精通英語,至於能否做到首兩項,就得看他們的資格履歷了。」
同樣地,香港英國文化協會幼兒及中小學英語課程主管Paul Culligan認為,外籍教師教授英語不一定比本地教師優勝。「這要考慮其他因素,如教師對教學的熱誠、個人的教育程度及經驗。」有家長認為外籍教師只擅長於會話訓練而欠缺教授文法或寫作的能力,他則以該會的外籍教師為例子,指出只要接受過一定的訓練,外籍教師教授各種程度的英語課程都綽綽有餘。
至於如何得知孩子跟隨外籍教師學英語後是否有進步,Paul指最簡易的方法是每隔一段時間為孩子的作品編集成一本個人Portfolio。「雖然家長可能仍會在孩子作品中找到錯誤,但從作品的複雜性、所用詞彙的增加和句子結構種類等也可看到孩子有否進步。連續做6個月後,定會看到孩子的改變。」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