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元或已「過時」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7日 06:35
2015年07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我正在歐遊,本以為悠閒度假兩周,但國際市場緊張,不得已在觀光之際亦偶爾看手機。旅遊亦觸發我思考一下歐洲的現狀,以致歷史及未來的一些問題。


先說兩句關於A股的事。一如上周預期,中央出手有點過早,所以「止不了咳」,上證跌穿3800點。更多出幾招:減交易費、停IPO、券商出錢托市;我覺得作用不大,反而予人有點方寸已亂的感覺,有點危險。泡沫後還是回歸基本面,3500點接近合理價,但兵荒馬亂之際,亦可能overshoot至更低一些。港股更有「殺錯良民」的感覺,中央愈托市,外資更驚,加速拋售港股。價值逐漸浮現,但恢復需時。


歐遊第一站是巴黎。第一個感覺——熱浪迫人。上周每天都超過36度,有時更高於40度。不止法國,全歐洲都是這樣,明顯不正常。今年底全球氣候變化會議將會亦在巴黎舉行,希望各國元首不要忘記這場熱浪,能採取一些更積極的措施來應付全球氣候變化的難題。去年美、中已簽訂協議,望能起帶頭作用。


A股股災 無阻中國人歐遊消費

前天重遊久違了的凡爾賽宮。維修得非常好,非常金碧輝煌。加上廣場買票人山人海的震撼場面(當然不乏同胞),確實彷彿有一點在深圳搶購豪宅的感覺!百貨公司「老佛爺」(Galeries Lafayette)內的情况就更不用說了,中國客人肯定過半,「墟冚」程度遠超全盛時期的海港城。結論很簡單,誰說歐洲經濟不好?尤其是旅遊業及高級消費。反過來,雖然A股「股災」,但對實體經濟影響非常有限,系統性風險仍然不高。


凡爾賽最著名的景點為「鏡廳」(Hall of Mirrors)。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和約就是在此簽署。條約要求德國大量「割地賠款」,遠超它能力所能負擔,導致1920年Weimar Republic年代的超級通脹,30年代的大蕭條及大幅債務違約,規模遠超現時的希臘。經濟衰退更是希特拉能成功奪權(經過民選!)的主要誘因。


二戰後德國又是大輸家,但美國為首的盟國(包括希臘)沒有再要求大量賠款,反而幫助德國經濟。在1950年代德國再次貸款違約,美國更提供債務削減(haircut)。1990年德國第三次違約,連最後一筆二戰賠款都拒絕償還。二十世紀最大的債務違約國就是德國。今天見到德國為首歐盟跟希臘的對峙情况,真有一點「相煎何太急」的感覺。


歐盟的誕生完全是基於經歷兩次大戰後,各國對再次發生戰爭的恐懼而成立的,政治原因大於經濟。歐元更是一招「霸王硬上弓」,貨幣聯盟先行,沒有財政聯盟都不管。一早未推出歐元前,經濟學家如薩默斯、克魯明(最支持希臘說不)等已早指出歐元的基本矛盾。


歐元綑綁經濟 成員國受苦

現在希臘已說「不」了,那麼歐元前景如何呢?首先歐元應繼續弱,(歐股不算貴,再跌有購入機會)但離婚永遠比結婚麻煩及痛苦,更何况歐元區有如天主教般封建,根本沒有「離婚」的條款。無論希臘去或留,歐元的機制以致再存在意義都需重新思考。歐盟成員都已是民主國家,歷史上從無民主國家開戰,所以70年前對戰爭的恐懼可能已過時。蘇聯已解體,俄國確仍具威脅性,但軍事上已有北約制衡。再用歐元來綑綁所有成員國的經濟在一起,不但沒有幸福,製造了更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衝突。


中環資產投資 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