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水主導時代 港股周期縮短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8日 06:35
2015年07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隨A股大跌,實是筆者始料不及。筆者會回顧一下過去兩個多月的一些觀察,以及如何應對後市。


第一個觀察是這次的升浪急且短。從4月8日復活節假後港股大時代開始,至恒指於4月27日見頂28,589點,只用了19天!這是筆者過去10年見過的最短一次「大直路」,以往一般會是一個半至兩個半月左右。當然有不少股票於較後的5月中才見頂,尤其是中資股,因為國指是5月26日才見頂。


第二是港股成交額很快就見頂,單日成交額見頂是4月9日的2920億元,即大時代開始的第二天就已經見頂了!以往一般大直路的中後段才見頂的。


第三,內房股一般是領先板塊,這一次卻是滯後的,但這個跟政策放鬆周期的時間有關。總結一句,港股已經進入「New Norm」,即內地資金的比例已經大到足以明顯影響港股的規律;只能說,大家要一起學習新的規律,尤其是如何能在周期縮短的大環境下操作。


恐慌性無序下跌 不會持久

至於後市,筆者首先看技術指標,筆者一直用市場寬度,上周一已經進入了「Extreme Range」,即少於10%的股票是高於50天平均線的。究竟這個極端水平會維持多久才會真正見底呢?過去5年的經驗是約為兩星期內,即是可能已經出現,或者是在未來幾天內。


當然,現在一天都嫌多,因為中型股票可以一天狂跌10%至20%。但正正是這種無序的下跌,更加印證大市已經非常非常接近底部了。所謂物極必反,這種恐慌性的下跌,根據過去的經驗,是不會持久的。


另一方面當然要分析中央政府及A股。現在的問題是,A股股民對中央政府救市不買帳,因為早前的大跌已經嚇怕了很多人。筆者認為,中央若想要真正穩定信心,可能要央行出手。實際上,央行未必真的要動用很多資金,只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機制」出台,便可以起到穩定信心的作用。舉個例子,歐央行的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OMT,直接貨幣交易),從2012年宣布到現在,實際上一次也沒有用過,但正正是這個理論上無限量的買債機制,令市場對歐央行維持歐元區的金融體系穩定的信心起到極度關鍵的作用。


筆者認為,周日最重要的救市措施是「央行承諾對中證金(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流動性」,相信「絕招」出台或不遠。


股飈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三、五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