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市况異常波動,可以說是近年少見。由於A股從6月中開始急挫,使融資(孖展)盤加速拆倉或止蝕,縱使上星期人民銀行降息降準,證監會連環出招,上證上星期仍大跌12.1%,低見3629.6。在此前港股一直看似穩定,受A股暴瀉影響,跌穿26600水平後也一瀉如注,上周恒指跌600點或2.3%,國企指數更跌3.7%,反映中資股更疲弱。
股市去槓桿 股票弱手轉強手
上證在6月12日高見5178.3點,上星期五低見3629.6點,幾星期內跌了30%,絕對是股災了,加上減息和證監招數也不見效,李克強總理這次也真的急了,各部委在周末再出招,力求重建市場信心。重要的包括﹕(1)即時停止IPO;(2)券商以不少於1200億入市,主要買藍籌股;(3)央行提供流動性需要。連環招數,傳媒稱為李總理「暴力救市」。
當然,市場對總理的救市政策期望也高,星期一內地股市也大幅高開,上證最高上升7.8%,但很快回落,最後收市只上升了2.4%,顯然國家隊(匯金、社保、券商、保險等)為主要的買入者,這天只能說是慘勝。
筆者5至6月一直看A股會有大調整,主要理由是估值太高,槓桿太高。暴跌了30%,高槓桿的風險就更明顯了。現在已到了系統性風險可能爆破的地步。券商融資,從6月中的2.26萬億跌至星期一的1.77萬億,累減了4962億,其實這部分的風險是可控的,因大部分集中於大盤股或金融股。現在中央力買金融股,推高了股價,風險則更低了。這個去槓桿的過程仍在進行,也是股票從弱手轉強手的過程。
所以,A股ETF在現水平是可買的,以歐美金融海嘯經驗看,政府在市場不穩時買入的股票多以大賺終結,我認為中央這次的救市也不例外。
中資券商 跌入可收集區域
香港的市况可說是慘情!周一A股升2.4%,但恒指跌827點或3.2%,中資金融股成為被斬倉的戰場,內險跌4%至7%,我喜愛的券商股跌10%至18%。券商而言,有分析員認為中央利用券商資金入市,如果救市不成功,它們就會成了犧牲品,所以要大力賣出。以現時所有的資料理解,就算券商會承擔一定的風險,其股價已累跌了50%,而且估值(PE)已在8至10倍(除了中信是15倍),已步入可收集的區域。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本人及本人公司客戶有持有上述提及股份,以上內容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公司立場。)
安德思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陳德豪 對冲博弈]
股市去槓桿 股票弱手轉強手
上證在6月12日高見5178.3點,上星期五低見3629.6點,幾星期內跌了30%,絕對是股災了,加上減息和證監招數也不見效,李克強總理這次也真的急了,各部委在周末再出招,力求重建市場信心。重要的包括﹕(1)即時停止IPO;(2)券商以不少於1200億入市,主要買藍籌股;(3)央行提供流動性需要。連環招數,傳媒稱為李總理「暴力救市」。
當然,市場對總理的救市政策期望也高,星期一內地股市也大幅高開,上證最高上升7.8%,但很快回落,最後收市只上升了2.4%,顯然國家隊(匯金、社保、券商、保險等)為主要的買入者,這天只能說是慘勝。
筆者5至6月一直看A股會有大調整,主要理由是估值太高,槓桿太高。暴跌了30%,高槓桿的風險就更明顯了。現在已到了系統性風險可能爆破的地步。券商融資,從6月中的2.26萬億跌至星期一的1.77萬億,累減了4962億,其實這部分的風險是可控的,因大部分集中於大盤股或金融股。現在中央力買金融股,推高了股價,風險則更低了。這個去槓桿的過程仍在進行,也是股票從弱手轉強手的過程。
所以,A股ETF在現水平是可買的,以歐美金融海嘯經驗看,政府在市場不穩時買入的股票多以大賺終結,我認為中央這次的救市也不例外。
中資券商 跌入可收集區域
香港的市况可說是慘情!周一A股升2.4%,但恒指跌827點或3.2%,中資金融股成為被斬倉的戰場,內險跌4%至7%,我喜愛的券商股跌10%至18%。券商而言,有分析員認為中央利用券商資金入市,如果救市不成功,它們就會成了犧牲品,所以要大力賣出。以現時所有的資料理解,就算券商會承擔一定的風險,其股價已累跌了50%,而且估值(PE)已在8至10倍(除了中信是15倍),已步入可收集的區域。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本人及本人公司客戶有持有上述提及股份,以上內容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公司立場。)
安德思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陳德豪 對冲博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