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任建峰﹕當仁不讓 寸土必爭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8日 06:35
2015年07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上星期的七一遊行,法政匯思擺的街站出現了兩個有趣的現象。第一,原來很多「黃絲」市民都擔心法政匯思的直幡、制服用藍色,會令人誤會我們是「藍絲」。第二,我們在街站派的單張以「做實事」為標題,而其內容亦是一份法政匯思近6個月來的「工作報告」。我們有些組員指出,這單張與建制派的一貫作風相近。


這一切都不是巧合。先說法政匯思為何用藍色。藍絲帶原本是香港人在劉進圖先生遇襲後用來表達對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反對暴力的堅持。可惜,在雨傘運動期間,一群施暴的狂徒以「支持香港警隊」為藉口,把藍絲帶這個標誌騎劫了,其後還變成了建制派的主流標誌。所以,法政匯思決定用藍色,因為我們要光復藍絲帶、藍色及其原意。


至於法政匯思引用「做實事」標題及「工作報告」單張模式與建制派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有一套想法的。推動民主人士的理念一直都比建制人士優勝,因為後者除了維持既得利益以外,基本上是沒有理念的。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建制派多年來的戰略,就是標榜自己為「做實事」。這戰略非常成功地令到不少市民覺得追隨民主的人士全部都是只有理想、不切實際。


追求民主人士有做「實事」

但事實並非如此。追求民主的人士其實有做不少「實事」。張超雄及涂謹申等議員為弱勢人士或災難生還者、家屬付出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在政策上,民主派多年來在立法會提的「實事」修訂議案亦不少。不過,建制派及政府為了玩政治,無論議案有幾合理,他們都不接納。相反,建制派的所謂「做實事」,很多都是一些與政府合共製造出來的「成功爭取」,當中「水份」、「大白象工程」不少。在大型政策問題上,建制派更加沒有任何獨立意志,政府說什麼就基本上支持什麼。這根本就稱不上為「做實事」。


不過,縱使事實並不是像建制派繪畫出來的假象,但「民主派不切實際」這個論述的確是深入民心。因此,如果要在現今的政治環境爭取市民支持,追求民主的人士未必適合再花時間、精力去大肆討論及草擬理念性文件(其實,這幾十年爭取的民主公義的大理念已經很清晰)。我個人擔心,這些舉動只會再一次加深市民對追求民主人士的誤解,使到建制派得益。


相反,追求民主的人士應該努力重奪「做實事」這個名譽。我們要打破市民對我們只顧理念的誤解,在公眾關心的政治及政策問題上作出具體評論、提出具體建議。我們要展示議政實力,把政府及建制派不接納我們建議的機會成本大大提高。而如果我們的建議被接納,我們亦不應害羞,要響亮地盡快公布「成功爭取」,否則建制派就會「抽水」,無恥地嘗試為事件領功。法政匯思在七一遊行派發的單張就是秉承着這種精神而設計的。


黃色是屬於我們的,而藍色亦都應該是屬於我們的。正確的理念是屬於我們的,而「做實事」的名譽亦都應該是屬於我們的。面對着建制派的騎劫、歪曲,我們要當仁不讓、寸土必爭。


(作者按:以上只代表筆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的意見。)


作者是執業律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