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靠滾存難抗通脹 宜及早計劃退休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0日 06:35
2015年07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Ivy和丈夫今年同為40歲,Ivy為律師樓文員,先生在一間物流公司當助理經理,家庭總收入6.3萬元。他們有一個兒子,今年5歲,明年將升讀小學。因為Ivy之前在外國留學,所以跟先生商量後,打算將來送兒子往外國升讀大學,首選澳洲。Ivy和先生打算工作至65歲,期望每月有2.5萬元的生活費作退休以維持現有生活水平20年。Ivy和先生想在這個時候檢視一下兒子的教育基金和他們將來退休計劃的準備。


預留6個月支出作應急

Ivy和先生在兒子剛出生不久已為他買了醫療危疾等保險。教育基金方面,他們沒有什麼準備,若希望兒子18歲時到澳洲升讀大學,以現時一年35萬港元的學費和生活費計算,假設平均每年通脹4%,到兒子升讀大學的時候就需要約247萬元。夫婦二人每月需要月供投資約9750元,每年回報率7%,便能達至以上目標。


Ivy和先生計劃65歲退休,目標每月退休生活費相等現時2.5萬元。夫婦二人現時收入達6.3萬元,扣除供樓及日常開支等,每月盈餘2.3萬元。以現時每月2.5萬元為生活費基準,假設通脹每年4%,以及退休後可有5%的退休資金回報,Ivy和先生25年後退休,65歲時需要有約1477萬元才足夠應付至85歲的退休生活(20年)。


由於Ivy和先生過往的理財態度較保守,除了各為自己準備保險保障和購買一物業自住之外,就只有股票市值20萬元,以及港元存款124萬元,還有強積金(MPF)兩人合共資產55萬元,沒有太多的投資。所以筆者建議他們可保留6個月支出需要作為應急錢,即24萬元,餘下的100萬元存款,可透過投資基金和股票,分散風險之外,也希望得到較高的投資回報。


可分別投資債券及股票

資產分佈方面,筆者建議餘下的100萬元存款分為兩部分,將60萬元一筆過投資基金,分散投資至回報穩定的債券基金、新興市場股票如中港股票基金、具發展潛力的板塊如健康護理行業基金等,以年回報率7厘為目標,25年後可滾存至約326萬元。


另外,將40萬元加至現有20萬元股票組合,令整體股票投資比例升至60萬元。當中可將資金投放於前景較穩健的內銀內險等板塊,作中長線持有,既可收取股息,亦可賺取股價升值的機會。若以每年7厘回報計,25年後可增至約326萬元。此外,夫婦二人現時MPF資產組合共55萬,假設他們薪金不變,工作至65歲,以每年5厘回報計,25年後可增至約537萬元。


計算過後,單靠他們現有資產滾存,並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距離1477萬元的目標尚欠264萬元。假若夫婦二人現時透過月供基金,每月投放約3259元於進取的基金組合,利用平均成本法的策略,既可有效分散風險,也可爭取較大回報,以每年回報率7厘目標,便能達到退休目標。


幸好Ivy和先生每月共有2.3萬元的盈餘,扣除兒子教育基金及退休基金供款合共約13,009元,餘下9,991元作為現金儲蓄,25年後未計利息收入最少有299萬元,可令未來退休生活更有預算。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 聯席董事

[胡彥希 理財信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