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期介紹的整鼓人Tom,自學製鼓出於拍檔打鼓的實際需要,以及對手製物件的興趣,其自學精神和實踐令人敬佩。
今期進一步,為大家介紹一名年輕的本地全職小提琴琴匠Wing,由興趣到往琴廠當學徒、繼而負笈海外深造,最後返港以此為業。
在香港這個錙銖計較的城市,Wing這個絕對是非主流價值觀的琴匠夢,究竟能否開花結果?
那些年,音樂帶來的悸動
童年在獅子山下成長,Wing和哥哥最大的樂趣是用白膠漿把牙籤、雪條棍等黐黐貼貼,也許雙手創作時獲得的滿足感就此成為伏線。到中學時期開始拉小提琴,但真正感受到音樂的力量,卻是來自一次探病的機緣巧合。友人的婆婆已沒多少日子,一天放學後Wing和友人一起在公園陪伴她時,想起自己帶着小提琴,於是即席為她演奏,本無甚表情的婆婆竟露出一絲笑容,那種實在的感覺使Wing至今難忘。當然,成長路上還少不了青澀歲月的朦朧情竇﹕「嗰時對一個女仔有好感,佢拉小提琴嘅,當然其實咩都無開始過,只係一時間嘅感覺,但諗番起,可能因為咁開始認識到小提琴,哈哈!」Wing腼腆地細說往事。種種片段串連起來,或許如同他的信仰般,是早已有所指引也說不定。
赴廣州美國 追夢之旅
陳炳榮、魏天威、黃超丹,都是名字響噹噹的小提琴匠前輩,成就非凡,Wing當日計劃踏上琴匠之路時,曾膽粗粗地叩門拜訪魏天威,同時四處打聽哪裏有地方招收學徒。雖然終沒能當上名匠的徒弟,卻從一琴行處得知廣州有間小提琴廠,結果Wing在廣州一待就是半年;後來一個朋友從紐約回來,帶了一本名為The Violin Maker的書給他,使Wing的琴匠夢再起變化。「睇到本書入面啲琴匠提到自己喺邊度學,覺得入讀一間學院去修讀製琴嘅知識,係一種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又可以獲得一種專業認可,於是就下定決心到美國進修。」Wing徐徐地道出當年的轉捩點,就是由二○○七至二○一○年,在鹽湖城美國提琴製作學校(Violin Making School of America)三年間的專注學習。
「嗰時有唔同國籍嘅同學,但係原來學校四十三年嚟得我一個香港學生,所以都有啲壓力,唔想被人睇小香港人嘛……」結果荏苒三年,感受過猶他州的暑氣逼人和皚皚白雪之後,畢業前的終極考驗似乎又是個冥冥中的安排。「每個學生最終要帶走兩套材料,三個月內整兩部小提琴出嚟,當時一離開學校,工具呀器材呀咩都要自己由頭準備,其實係一個好好嘅訓練……本來我早就整好,點知到學校交琴嘅時候,個琴底板竟然裂開咗,比老師鬧咗一輪,以為我兒戲唔認真,真係百辭莫辯,唯有再整過,結果塞翁失馬,最後完成嗰部琴,成為嗰屆咁多小提琴之中,聲音最好嘅一部。」壓力和動力真是一線之差,最後Wing的優秀表現更引來當地的工作向他招手;然而,他卻選擇回港發展。
引發人琴間更深意義
由二○一○年回港開設工作室到現在,最大的挑戰不是沒客人或沒生意,而是所有香港人都困惱的問題——地方。Wing的工作室上手是室內設計公司,留下來的基本設施和裝修都合用,租金尚可,但去年單位業主易手,四成的租金加幅可不是說笑,幸信仰帶來的堅持,和獅子山下培養出來的奮鬥精神,使Wing絕不輕言放棄﹕「我星期一至日大致上好有規律,由朝早九點到夜晚七點喺工作室做嘢,主要有三類型工作﹕修琴、訂做小提琴或琴弓,同埋公司營運上嘅大小瑣事,還算可以。」至於將來,Wing最希望自己追逐夢想的精神可以伴隨年輕人一同成長,並相信只要盡力做好每件事,不應本末倒置去計算得失,就如教會牧師所言﹕「上天畀你自然就會畀你」。况且金錢以外,也有意想不到的滿足﹕「有個牧師朋友本來拉cello(大提琴)嘅,佢爸爸當年送畀佢部琴爛咗,拉唔到又唔丟得,後來我自薦幫佢修理,老人家竟再挑起拉琴嘅熱情,拉番琴,身為琴匠同樣感受到佢嗰份喜悅,實在唔係用錢可以衡量。其實琴維修好後可以拉出好音色只係基本,放響屋企作為藝術裝飾又得,但我最想嘅,係能夠引發琴同人之間更深嘅意義。」
後記
事有湊巧,在訪問Wing前不久,臉書上不少朋友在轉載一段外國人製作小提琴的短片,並廣受讚歎。當開始寫本地樂器匠人這系列做資料蒐集時,才知道原來香港早不乏這方面的專門人材;然而,主流的港式價值觀卻多是厚此薄彼,外國的匠人就是專業有型,本地的就是不切實際等乞食,實在教人無奈。幸好認識了Wing之後,小弟相信本地年輕人絕對有能力踏上職業琴匠之路,而且專業的手藝和個人修養同樣毫不遜色。畢竟路是人走出來的,無論怎樣步履蹣跚、他人如何的不看好,路還是能一步步的踏出,在今時今日的我城,尤其需要這種聆聽內心聲音的精神,去走出一條我們相信的道路。
欄目簡介
英文「Touch Wood」,有驅散噩運的意思,有說和廣東話的「大吉利市」意思相近。無論如何,木頭和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由原始人鑽木取火,到用木搭建房屋,利用木筏渡河,製作家具,及至各種藝術設計等,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此本欄目命名為「觸木 Touch Wood」,正希望把一些和木有關的人、事和地方,以至簡單的DIY創作和各位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王天仁,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超過十年,活躍於不同類型展覽、跨界合作和項目策劃,亦積極擔任教育工作,近來透過不同平台,以文字分享所見所想。
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文/ 天仁
圖/ 天仁
編輯/方曉盈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