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客觀環境不利互聯網金融創新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4日 06:35
2015年07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Uber(內地譯作優步,香港沒有官方中文譯名)在香港開展業務,引起的士行業的抗議。香港的反應,較法國的溫和。Uber的創造式破壞,損害業界現有持份者的利益,受到既有利益者抵制抗議,是意料中事。


馬克思共產主義 發揮最高境界

Uber是這個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是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的經營模式。所謂共享經濟,是指擁有多餘資源的一方提供資源給需求方,免掉中介的成本。在網路年代,供需雙方可以通過互聯網和電訊設備應用軟體(Apps)直接聯繫、搭配。共享經濟不是新生事物,原始社會的以物易物,不就是共享經濟?偉大導師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最高境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更是共享經濟的極致表現!難怪現在有個新名詞叫Dotcommunism,融合互聯網(dotcom )和共產主義(communism)。


不少科網產業都屬共享經濟模式,近年的經典例子當然是共享乘車平台Uber和共享住宿平台Airbnb了。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亦多屬共享經濟。像在大陸遍地開花的P2P網路貸款(P2P lending)和愈來愈熱的眾籌(crowd funding),都是資金互補有無的平台。不過在香港,這兩種新興產業都先天不足、後天缺氧,注定難成長,遲早夭折。香港市場太小固然是問題,容易給大陸或美國的同類公司以大欺小擠掉或吃掉。更致命是香港的法律未能與時並進,P2P和眾籌都很容易墮進非法集資、屬證監會規管活動或集體投資計劃的陷阱。香港證監會在2014年5月7日還發布了通知,提醒營運P2P借貸和眾籌的法律責任。現在香港號稱做P2P借貸或眾籌的公司不到10家,都是小規模在窄縫中經營,很多eMarketing技巧都不能用,有形無實,怎能算是做互聯網金融業務。


近日香港財經官員誇誇其談香港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鴻圖大計,資產管理也有共用經濟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其中一個模式是上次談的虛擬社群基金,另一個模式20年前在美國已經出現,在2000年曾經引起美國基金公司的關注和抗議,在中國是新興事物。這就是在投資社群討論區長期公布投資組合表現,接受群友購買組合。散戶自己購買相關股票,按建議適時調整組合。


內地互聯網金融 如雨後春筍

這個基金個人化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隨着A股政策性牛市,80後90後炒股成風,配合創投資金進場,這類背靠散戶的虛擬社群平台出現第二春。雪球、股票雷達、一起牛、金貝塔、米投等等網站和Apps,乘勢而起,讓投資者和投資專家對接,成為大陸散戶至愛。像雪球網,2011年才成立,現在每天活躍用戶達100萬人,每月活躍用戶是500萬人。香港根本不可能做到。


電子商務的特點是要不受限制盡量接觸所有網民,初始投資巨、游走法律罅、挑戰現有營運者,只能在鼓勵創新、包容的社會環境茁長。香港金融服務是鳥籠經濟,監管限制多、缺乏輔佐資源(資金、法律諮詢、業務開拓、企業管理、人力資源培訓等),客觀環境完全不利互聯網金融試新,只能成為中美相關業務的外圍市場。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