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與伊朗什葉派政權大和解,目的顯而易見,是為打壓中東地區日益壯大的極端伊斯蘭武裝力量而作出的外交妥協。在美國眼中,恐怖組織國家化的威脅更加迫在眉睫,相比之下,伊朗核威脅顯得遙遠且較容易透過外交途徑化解。
不過,美國這一次外交決定,可能令全球石油市場秩序進一步失衡。首先,伊朗終於突破困局,今後容許釋放更多石油供應。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伊朗近年因為國際制裁關係,產出容易銷售難,目前至少有1700萬桶原油隨時準備好傾銷海外;另外還有2200萬桶超輕質油閒置海中心存放。
兩伊再崛起 沙特勢增產搶市場
除伊朗之外,在多家國際能源巨無霸支援下致力重建石油業的伊拉克,即使近期忙於力戰伊斯蘭國,產油能力仍持續攀升;6月份每日產油量便創下410萬桶的歷史新高,遲早重奪中東地區重要產油國地位。
傳統石油老大哥沙特阿拉伯,眼見兩大兄弟再度崛起,為求保住江山,隨時會繼續搏命產油。根據沙特最新公布的資料,6月份每日產油量增至1060萬桶的歷史新高,而且產油能力仍在不斷提升。沙特實際上是近期國際油價大跌的始作俑者,當初增產的目的,明顯針對美國新興的頁岩勢力,但萬一新矛頭轉為指向兩伊,相信會爭取在兩伊重獲國際石油市場話語權前,盡量擴產霸佔地盤。
石油市場趨混亂 利美國佈局
美國借核問題談判破局主動「解放」伊朗,可收一石多鳥之效:首先,拉攏中東軍事強國伊朗,可在區內聯合多國抗衡伊斯蘭國崛起;而借伊朗不斷增加國際石油供應,亦可持續打擊俄羅斯。
至於沙特、伊拉克與伊朗爭相搶佔石油市場份額,勢必衝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威信,令國際石油市場秩序更加難料。除非全球經濟形勢忽然大好(石油需求大增),否則俄羅斯感到焦慮是勢所必然的。
美國已躋身產油大國之列,但在這混亂的形勢下,謀解除出口禁令未必符合美國長遠利益;因為群雄逐鹿,世界更亂,美國未必願意再傾全國之力捍衛海外石油市場。反而專心產油自給自足,並發展新能源經濟,美國更大機會立於不敗之地。
王冠一
冠一資產管理 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WTI(期貨):49至55美元
恒指(現貨):23,930至25,430點
(轉載自《王冠一財經頻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www.c1syndex.com)
[王冠一 國際財經]
不過,美國這一次外交決定,可能令全球石油市場秩序進一步失衡。首先,伊朗終於突破困局,今後容許釋放更多石油供應。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伊朗近年因為國際制裁關係,產出容易銷售難,目前至少有1700萬桶原油隨時準備好傾銷海外;另外還有2200萬桶超輕質油閒置海中心存放。
兩伊再崛起 沙特勢增產搶市場
除伊朗之外,在多家國際能源巨無霸支援下致力重建石油業的伊拉克,即使近期忙於力戰伊斯蘭國,產油能力仍持續攀升;6月份每日產油量便創下410萬桶的歷史新高,遲早重奪中東地區重要產油國地位。
傳統石油老大哥沙特阿拉伯,眼見兩大兄弟再度崛起,為求保住江山,隨時會繼續搏命產油。根據沙特最新公布的資料,6月份每日產油量增至1060萬桶的歷史新高,而且產油能力仍在不斷提升。沙特實際上是近期國際油價大跌的始作俑者,當初增產的目的,明顯針對美國新興的頁岩勢力,但萬一新矛頭轉為指向兩伊,相信會爭取在兩伊重獲國際石油市場話語權前,盡量擴產霸佔地盤。
石油市場趨混亂 利美國佈局
美國借核問題談判破局主動「解放」伊朗,可收一石多鳥之效:首先,拉攏中東軍事強國伊朗,可在區內聯合多國抗衡伊斯蘭國崛起;而借伊朗不斷增加國際石油供應,亦可持續打擊俄羅斯。
至於沙特、伊拉克與伊朗爭相搶佔石油市場份額,勢必衝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威信,令國際石油市場秩序更加難料。除非全球經濟形勢忽然大好(石油需求大增),否則俄羅斯感到焦慮是勢所必然的。
美國已躋身產油大國之列,但在這混亂的形勢下,謀解除出口禁令未必符合美國長遠利益;因為群雄逐鹿,世界更亂,美國未必願意再傾全國之力捍衛海外石油市場。反而專心產油自給自足,並發展新能源經濟,美國更大機會立於不敗之地。
王冠一
冠一資產管理 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WTI(期貨):49至55美元
恒指(現貨):23,930至25,430點
(轉載自《王冠一財經頻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www.c1syndex.com)
[王冠一 國際財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