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十年文革結束,中國經濟已瀕臨崩潰邊緣。鄧小平剛剛復出掌政,身為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萬里與四川省委第一書記的趙紫陽,為解決百萬民眾的溫飽問題,當年冒着極大的政治風險,打破了毛澤東時代令農民水深火熱的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枷鎖,以迂迴的方式推行農村改革,實行「包產到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主政安徽 推包產到戶解糧荒
當時各自主政一方的趙紫陽和萬里,與主政中央的鄧小平遙相呼應,兩人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關頭上,立下了赫赫功勳,1980年代內地曾流傳「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的說法。萬里的最大功績是在安徽大膽支持農民搞「大包乾」(即上繳一定數額之後的所有餘糧歸農民個人所有)。由於安徽早在「餓死人」的1962年就曾推行的責任田制,廣受農民歡迎,其後雖被勒令停止,但安徽農民已有「責任田制」的初步經驗。
及至1970年代末,鄧小平主持的中央提倡實事求是,地方政府在思想上就得以鬆動,在萬里的默許下,安徽農民就搞起了「大包乾」。這無異於徹底解除集體對農民的束縛,重掌土地經營權。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全國農村全面推行「大包乾」,大力促進農村發展。
此外,在1975年受命於鄧小平到四川去解決「吃飯問題」的趙紫陽,到任後先推廣包產到組,山區窮隊和零星土地可以包產到戶,過了一年才全面實行包產到戶。兩年全省增產200億斤,平均每人多了200斤糧食,並第一個撤銷人民公社,改為農工商發展公司,發展鄉鎮企業。
後來,趙、萬兩人雙雙奉調進京,分別擔任了國務院正、副總理。
明報記者
主政安徽 推包產到戶解糧荒
當時各自主政一方的趙紫陽和萬里,與主政中央的鄧小平遙相呼應,兩人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關頭上,立下了赫赫功勳,1980年代內地曾流傳「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的說法。萬里的最大功績是在安徽大膽支持農民搞「大包乾」(即上繳一定數額之後的所有餘糧歸農民個人所有)。由於安徽早在「餓死人」的1962年就曾推行的責任田制,廣受農民歡迎,其後雖被勒令停止,但安徽農民已有「責任田制」的初步經驗。
及至1970年代末,鄧小平主持的中央提倡實事求是,地方政府在思想上就得以鬆動,在萬里的默許下,安徽農民就搞起了「大包乾」。這無異於徹底解除集體對農民的束縛,重掌土地經營權。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全國農村全面推行「大包乾」,大力促進農村發展。
此外,在1975年受命於鄧小平到四川去解決「吃飯問題」的趙紫陽,到任後先推廣包產到組,山區窮隊和零星土地可以包產到戶,過了一年才全面實行包產到戶。兩年全省增產200億斤,平均每人多了200斤糧食,並第一個撤銷人民公社,改為農工商發展公司,發展鄉鎮企業。
後來,趙、萬兩人雙雙奉調進京,分別擔任了國務院正、副總理。
明報記者
回應 (0)